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内容摘要:
1 厘米,体会它的长度;联想长大约 1 厘米的物体,把 1 厘米的长度保存在记忆中。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反复感受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直尺上看 2 厘米和 5 厘米的长度,能增强 1 厘米的观念,也为量长度和画线段作准备。 因为 2 厘米(或 5 厘米)是 2 个(或 5 个) 1 厘米连起来的长度,量物体的长是看这个长度里面有几个 1 厘米,画若干厘米长的线段是连续画出若干个 1 厘米长。 这样,在认识几厘米的过程中,加强了对 1 厘米的体验。 估计长度的时候,如果估计它里面大约有多少个 1 厘米,不仅易于操作,而且 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3. 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 1 米的表象。 第 52 页例题教学“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 1 米。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 1 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 1 米。 再通过操作体会 1 米的长度,如 1 米大约有 5 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 1 米的实际长度。 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 1 米等于100 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 100 个 1 厘米的长是 1 米,间接地体验 1 米的长度。 在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里的 8 米○ 8 厘米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 100 以内,所以不宜把 8 米化成 800 厘米与 8 厘米比长短,应该从 1 米比 1 厘米长得多得到 8 米比 8 厘米长得多。 第三个层次。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
相关推荐
猜谜语并简单阐述理由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并板书) 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 阅读课本指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药品和反应原理 (板书) 一、 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CO↑ +H2O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过渡)我们已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
三角形的面积吗。 (练习二十第 3 题 )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 生口答三角形面积。 2.教材第 93 页练习二十第 4 题。 (1)引导分析: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 (2)学生讨论后交流。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 93 页练习二十第 6 题。 (1)组织学生读题
he weekend on the weekend at the weekend 在早上 at the morning in the morning 在下午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四、选择填空:( 20分) ( ) She basketball . A .play B .plays C .does play ( ) What
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二、尝试练习 画出夜晚路灯下秆子的影子。 思考:同样高的杆子离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 三、巩固练习 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 1)客车行驶到某位置 1 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 B,如果继续 校对 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 在此过程中
探究案 Exploring Case 一、学始于疑 我思考、我收获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件汇总问题,并结合自主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帮助 别人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 见课件》 :自主学习问题汇总。 二、质疑探究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 探究点一: 美国联邦政府是如何运作的。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探究点二: 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相同点: 编制 : 魏兆鹏
最大公因数是几。 各是用什么方法求的呢。 (检查过程) 追问:你是怎样找出 1 3和 5的最大公因数是 1的。 (引导具体观察 1 3和 5的因数,确定只有公因数 1,所以最大公因数就是 1) 说明: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 1,最大公因数就是 1。 三、发展题练习 1.做练习七第 5题。 (1)求左边 4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