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t ,而升高到 t、降低到 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t. 例如: “ 升高(降低)到 10℃ ”中的 的“ 10℃”是末温 ; “升高(降低) 了 . 10℃” 中 的“ 10℃ ”是温度的变化量 △ t。 2) 由公式 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 补充练习 】 1. (判断题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 ) 2.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面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B.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容也越大 C.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D.煤油的比热容是 10 / ( )oJ kg C ,其含义为:质量为 lkg 的煤油, 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是 10J 、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 a、 b 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是( ) A. a 的比热大,是水 B. a 的比热大,是酒精 C. b 的比热大,是水 D. b 的比热大,是酒精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 10℃ ,乙物体温度升高 20℃时 ,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 2 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 A. 12倍 B. 4 倍 C. 1 倍 D. 14倍 5.质量相等。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课标分解
们的主要性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内容 解读】 了解硫和二氧化硫 的物理性质 赤峰四中高一化学组课标解读 盖景航 课标分解(化学) 理解硫和二氧化硫 的化学性质 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说出 硫和二氧化硫 的颜色、状态 、溶解性 了解 认识 知道 硫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习题
+ n( CH3COOH) ,(两边同时除以体积) 即: 物料守恒: c( CH3COOH) + c( CH3COO— )= c( Na+) 将上述两式相加得到以下关系: 质子守恒: c( OH- ) = c( H+) + c( CH3COOH) 质子守恒: 根据水电离出的 c( OH- ) = c( H+) ,溶液中的 H+或 OH- 虽与其他离子结合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其总量相同, 练习: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反应后是 +2 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是 +2 价,反应后是 0 价。 从得失氧的角度来看,反应中没有得氧失氧的情况,但其与上面三个得失氧的反应有共同的特点: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因此,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板书 ] 从化合价改变的角度来分析(特征)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