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教案内容摘要:

1:阅读第 14页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活动 2:教科书第 15页“活动”。 活动 3:要求,每位同学按顺序画出你家的平面图。 活动 4: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景点有八一广场、中山路、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八一大桥、绳金塔等旅游点。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旅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 5:画 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的(包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 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第二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二、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 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多媒体演示:课本 P16图 1. 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 500米,甲点的高度 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 1000米, 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 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