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教案内容摘要:
1:阅读第 14页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活动 2:教科书第 15页“活动”。 活动 3:要求,每位同学按顺序画出你家的平面图。 活动 4: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景点有八一广场、中山路、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八一大桥、绳金塔等旅游点。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旅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 5:画 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的(包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 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第二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二、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 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多媒体演示:课本 P16图 1. 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 500米,甲点的高度 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 1000米, 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 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第三节地图教案
相关推荐
+ n( CH3COOH) ,(两边同时除以体积) 即: 物料守恒: c( CH3COOH) + c( CH3COO— )= c( Na+) 将上述两式相加得到以下关系: 质子守恒: c( OH- ) = c( H+) + c( CH3COOH) 质子守恒: 根据水电离出的 c( OH- ) = c( H+) ,溶液中的 H+或 OH- 虽与其他离子结合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其总量相同, 练习:
t ,而升高到 t、降低到 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t. 例如: “ 升高(降低)到 10℃ ”中的 的“ 10℃”是末温 ; “升高(降低) 了 . 10℃” 中 的“ 10℃ ”是温度的变化量 △ t。 2) 由公式 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 补充练习 】 1. (判断题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们的主要性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内容 解读】 了解硫和二氧化硫 的物理性质 赤峰四中高一化学组课标解读 盖景航 课标分解(化学) 理解硫和二氧化硫 的化学性质 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说出 硫和二氧化硫 的颜色、状态 、溶解性 了解 认识 知道 硫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反应后是 +2 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是 +2 价,反应后是 0 价。 从得失氧的角度来看,反应中没有得氧失氧的情况,但其与上面三个得失氧的反应有共同的特点: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因此,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板书 ] 从化合价改变的角度来分析(特征)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 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 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
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这个装置模拟 2. 装有沸水的容器模拟 3. 火花放电模拟 ,为有机物的形成提供能量。 4. 通过对冷却水进行取样分析,发现里面有 _______,米勒的模拟试验说明了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始生命是在哪里形成的。 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尝试总结表述出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