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内容摘要:
,反应后是 +2 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是 +2 价,反应后是 0 价。 从得失氧的角度来看,反应中没有得氧失氧的情况,但其与上面三个得失氧的反应有共同的特点: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因此,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板书 ] 从化合价改变的角度来分析(特征)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 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巩固 练习 ]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① Zn+2HCl===H2+ZnCl2 ② 2Na+Cl2 2NaCl ③ 2KClO3 2KCl+3O2↑ ④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⑤ CaCl2+Na2CO3===CaCO3+2NaCl ⑥ NaOH+HCl===NaCl+H2O [ 分析 ] 从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析,①②③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⑥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 过渡 ] 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 分析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原子核外的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化学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看电子的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 展示 ] 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以 2Na+Cl2 2NaCl为例,展示 NaCl的形成过程。 4 [ 分析 ] 从 原子结构的角度来看,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 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7个电子。 在反应中,钠原子失去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成为钠离子,氯原子得到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成为氯离子。 此时,两种微粒都达到了 8电子稳定结构。 在这个反应中,钠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钠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 +1 价,被氧化,即发生了氧化反应。 氯原子得到了一个电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降低到 1 价,被还原,即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是有。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相关推荐
+ n( CH3COOH) ,(两边同时除以体积) 即: 物料守恒: c( CH3COOH) + c( CH3COO— )= c( Na+) 将上述两式相加得到以下关系: 质子守恒: c( OH- ) = c( H+) + c( CH3COOH) 质子守恒: 根据水电离出的 c( OH- ) = c( H+) ,溶液中的 H+或 OH- 虽与其他离子结合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其总量相同, 练习:
t ,而升高到 t、降低到 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t. 例如: “ 升高(降低)到 10℃ ”中的 的“ 10℃”是末温 ; “升高(降低) 了 . 10℃” 中 的“ 10℃ ”是温度的变化量 △ t。 2) 由公式 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 补充练习 】 1. (判断题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 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 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
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这个装置模拟 2. 装有沸水的容器模拟 3. 火花放电模拟 ,为有机物的形成提供能量。 4. 通过对冷却水进行取样分析,发现里面有 _______,米勒的模拟试验说明了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始生命是在哪里形成的。 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尝试总结表述出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效果评价
: ① 字母相同; ② 所含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学生理解概念实质,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第二环节:领悟法则,正确合并。 活动内容: 教材【例 1„„,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 活动目的: 旨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方法、步骤,正确合并同类项。 注意问题: 本部分内容以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为主,尤其方法、步骤应以教师引导归纳为主; 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