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栽培技术(一)内容摘要:

半夏的栽培技术(一) )(一)选地整地宜选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中性砂质壤土;也可在果园或玉米等高杆作物下进行间作。 冬季翻耕土壤,使其风化熟化。 开春平整土地,每公顷施入厩肥或堆肥 30000 千克、过磷酸钙 750 千克,然后整细耙平作宽 的高畦,畦沟宽 40 厘米。 (二)繁殖一般用块茎或珠芽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低,生产周期长,很少采用。 1块茎繁殖秋季挖半夏时,选直径 1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小块茎作种用。 用细沙土混拌,置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 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 种前将块茎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 一般在春季日平均地温 10左右时下种,按行距 1215 厘米、株距 510 厘米,开沟宽 10 厘米、深 5 厘米左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内行,芽同上摆入沟内。 覆土楼平,稍加镇压,一般每公顷用种茎 1500 千克左右。 为了培土和除草方便,也可采用双行条播,即宽行 30 厘米,窄行 10 厘米。 秋季栽种方法同春播。 2珠芽繁殖半夏每个茎叶生长一珠芽,数量充足,且发芽率高,成熟期早,是当前发展半夏生产的主要繁殖途径。 夏秋间,当老叶将要枯萎时,珠芽已成熟,即可采下繁殖。 按行株距 10 厘米×8 厘米挖穴,每穴种 23 个珠芽,再覆土 1米,稍压实即可。 对落于地表的珠芽,可采用“盖土法进行培育。 其方法是:每倒苗一批,盖土一次,盖土要薄,以不露珠芽为度。 同时施入适量的磷、钾肥,既可保证珠芽生长,又能促进地下母块茎的增大,一举两得,有利增产。 3种子繁殖 2年生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开花结果。 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采收种子,进行湿沙贮藏。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选半阳半阴地块,整地作畦,按行距 57 厘米,开浅沟条播,播后覆盖 1 厘米厚的细土,井盖草保温保湿,15 天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苗高 69 厘米时,即可定植。 (三)水肥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 1 次透水,以利出苗。 出苗后也要经常浇水,尤其是“立秋”前后需水量大,可用 1:10 的粪水泼浇,使之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秋后,可逐渐减少浇水量。 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 4 次,第 1 次于 4 月上旬齐苗后,每公顷施入 1:3 的人畜粪水 15000 千克;第 2 次在 5 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公顷施用人畜粪水 30000 千克;第 3 次于 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 1:10 的粪水泼浇,每 15 天 1 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 4 次于 9 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公顷施入腐熟饼肥 375 千克、过磷酸钙 300 千克、尿素 150 千克,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培土作用并有利于灌浆。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做到除小、除早、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一般不超过 5 厘米,避免伤根。 2搞花葶如不留种,于 5 月抽花葶时剪除,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生长,有利增产。 3排灌水半夏喜湿怕旱,遇久晴不雨时,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