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又是如何做的呢。 欣赏歌曲《兰花草》 ,观看图片 通过上课前播放的《兰花草》,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通过两幅图 片,将学生的思维从辛亥革命带入本节课的教学。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播放视频)袁世凯祭孔、祭天以及将总统的任期改为十年,可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指定继承人。 问题 1: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学者评说: 问题 2: 今天我们在现场请来了四位赫赫有名的学者,请大家猜猜他们是谁: 展示暗示学者身份的四句话,学生猜测后再公布学者的照片。 通过对辛亥革命影响的回顾,引起学生视频的内容与社会潮流作对比,引发对不协调的现象的关注。 通过对文字的推测,引起学生的兴趣, 制造矛盾 ,激起学生对袁世凯自尊孔复古、倒行逆施的质问。 设置悬念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感悟一代哲人的人生展示学者对上述现象的评说,揭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和帝国主义妄图进一步控制中国。 教师总结: 我们要刷新国民的旧观念。 我们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于是就有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过渡: 新文化运动如何兴起的呢。 据我所知,大家查找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座谈会,来谈谈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有谁愿意第一个先来呢。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召开座谈会:学生表演 ( 介绍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人物,内容等)。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个乘数个位上的 3 乘 24,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 接下来应该怎么算。 (用十位上的 5 去乘 24)所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对齐。 (十位)最后怎么算。 (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如果这个学生计算有问题,就多请几名学生,然后让学生判断谁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师:看来通过同学们的努力
的 3 乘 24,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 接下来应该怎么算。 (用十位上的 5 去乘 24)所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对齐。 (十位)最后怎么算。 (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指 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如果这个学生计算有问题,就多请几名学生,然后让学生判断谁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师:看来通过同学们的努力
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 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 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 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 28 岁时, 1838年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二、游戏 一、 1 变向滑步 学生教师一起练习 二、变方向运球 ( 1)、原地体前做左右手交换运球。 ( 2)、原地做左右手变方向运球。 ( 3)、绕“ 8”字运球 A、 教师讲解要求并示范 B、 组织学生练习 C、 巡回指导 二、游戏(运球接力) 教师讲解练习要求 组织学生练习 巡回指导 20` ` 10` 学生练习图: 滑步、变向跑 学生练习图: 学生分成四小组。 各组在小组长带领下认真练习
诗仙 诗圣 四、达标训练: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 A. 辞赋 B. 诗歌 C. 散文 D. 词曲 、 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对 ________诗歌的高度评价( ) A、李白 杜牧 B、李白 杜甫 C、李商隐 杜牧 D、李贺 杜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 ) 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白居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