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内容摘要:

问题: 过渡设问:除了孔子之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 拿出词典,查阅“三教九流”的含义。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二、思想家老子: 的问题引出下一项内容,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播放幻灯片,老子 (简介) 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楚国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阅读讨论) P45,动脑筋 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 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我认为有用。 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 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 (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归纳):老子的辨证思想 —— 对立与变化的观点。 思想: “道” —— 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 “无” —— 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朴素的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 三、百家争鸣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姓名 时期 [来源 :Z x x k .Co m] 著作 主 要 思 想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学生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