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数内容摘要:
6= 157= 168= 116= 卡片出示,开火车进行。 二、巩固练习 复习的第 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全班反馈。 出示课本第 13页减法表。 ( 1)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 2)既然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这张表格的规律,那么你们能将它补充完。第3课时数
相关推荐
40247。 21 360 2 65- 17 56+ 8 3 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练习十一第 9 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 练习十一第 10 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
比 9 大,你们知道 10 比 9 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9 个珠子,问 :这是几。 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 10 了。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 10 比 9 大 1, 9 的后面就是 10 2. 10 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 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 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 10”这个数呢。 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 在此基础上
中央文官不熟悉地方事务,行政效率低下 );同时 设 通判监督。 ③ 财政:地方赋税大部 由中央掌控。 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⑶ 影响: ① 结束 (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② 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冗官”,效率低下;“冗兵”,战斗力衰退;“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 趋势
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下沉。 ,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 因为 F gV浮 液 排 ,物体重力 G gV物 物 物 ,又因为是全部浸入, V V排 物 ,于是有: F G浮 液 物,必有
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 .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 区别宋以前,和宋 ( 1)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 ( 2) . 扬州、成都 特点: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 1)西汉( 2)唐朝( 3)两宋 ( 4)元朝( 5)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