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内容摘要:
中央文官不熟悉地方事务,行政效率低下 );同时 设 通判监督。 ③ 财政:地方赋税大部 由中央掌控。 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⑶ 影响: ① 结束 (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② 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冗官”,效率低下;“冗兵”,战斗力衰退;“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 趋势:进一步加强。 (四)元朝 发展: ⑴ 地方机构: 行 省、路、府、州、县。 ⑵ 中央:中书省 —— 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⑶ 民族地区:宣慰司; ⑷ 西藏:宣政院; ⑸ 台湾:澎湖巡检司。 ⑹ 影响: ①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③ 行省的设立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管理机构完善成熟的标志) 趋势:完善并发展。 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 相同点: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不同点: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 ②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 ③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 4 发徭役,搜刮财富。 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 分别参阅教材 P5《西周分封示意图》、 P8《秦朝疆域图》、 P13《元朝 行省图》,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三种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不同点。 答: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地方和权力可以世袭;郡县制中的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 汉朝 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 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皇帝采取了 内、外朝制度 制度:内 、 外朝制度; ① 内朝: 又称中朝。 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
相关推荐
40247。 21 360 2 65- 17 56+ 8 3 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练习十一第 9 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 练习十一第 10 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
比 9 大,你们知道 10 比 9 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9 个珠子,问 :这是几。 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 10 了。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 10 比 9 大 1, 9 的后面就是 10 2. 10 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 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 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 10”这个数呢。 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 在此基础上
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下沉。 ,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 因为 F gV浮 液 排 ,物体重力 G gV物 物 物 ,又因为是全部浸入, V V排 物 ,于是有: F G浮 液 物,必有
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 .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 区别宋以前,和宋 ( 1)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 ( 2) . 扬州、成都 特点: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 1)西汉( 2)唐朝( 3)两宋 ( 4)元朝( 5)明清
楚。 在城父遭楚军突袭,大败。 二十三年 (前 224 年 ),秦派老将王翦及蒙武率 60 万大军再度攻楚。 于二十四年 (前 223 年 ),攻破楚都寿春 (今安徽寿县西南 ),虏获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 (参见秦灭楚之战 )。 灭楚之后,秦派王贲进击燕赵残部。 二十五年 (前 222 年 ),擒燕王喜,回军又俘赵代王嘉。 燕赵彻底灭亡 (参见秦灭燕之战 )。 攻灭了赵、韩、燕、楚、魏五国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