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word_文档内容摘要:

中央文官不熟悉地方事务,行政效率低下 );同时 设 通判监督。 ③ 财政:地方赋税大部 由中央掌控。 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⑶ 影响: ① 结束 (唐末五代以来) 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② 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冗官”,效率低下;“冗兵”,战斗力衰退;“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 趋势:进一步加强。 (四)元朝 发展: ⑴ 地方机构: 行 省、路、府、州、县。 ⑵ 中央:中书省 —— 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⑶ 民族地区:宣慰司; ⑷ 西藏:宣政院; ⑸ 台湾:澎湖巡检司。 ⑹ 影响: ①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③ 行省的设立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管理机构完善成熟的标志) 趋势:完善并发展。 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 相同点: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不同点: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 ②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 ③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 4 发徭役,搜刮财富。 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 分别参阅教材 P5《西周分封示意图》、 P8《秦朝疆域图》、 P13《元朝 行省图》,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三种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不同点。 答: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地方和权力可以世袭;郡县制中的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一) 汉朝 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 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皇帝采取了 内、外朝制度 制度:内 、 外朝制度; ① 内朝: 又称中朝。 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