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作业内容摘要:
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什么新方针。 学生答:提出了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的方针。 列宁为什么在《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答:列宁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 革命”的主张,主要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及利用政权解决当时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迫切的问题,一是经济问题(土地和面包),一是和平问题(退出战争)。 列宁认为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应当设法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并利用无产阶级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退出战争。 可以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解决了二月革命后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步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革命和平发展的 可以及其丧失:鉴于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的特殊形势,列宁还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列宁认为,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下,“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两个条件保证了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一帆风顺的发展,不久便爆发了七月流血事件。 3.“七月流血” —— 武装夺取政权(板书) 临时政府用武力对付示威群众,并下令通缉列宁,使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条件。 面对新的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政策,在 1917 年 7 月底召开会议,作出了武装 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决议。 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标志革命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 1917 年 8 月底,原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一周后被平息,到 9 月 15日,科尔尼洛夫被逮捕。 在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大增,越来越多的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手中,其中包括彼得格勒,莫斯科等重要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这一切表明:武装起义的时机已逐渐成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79 页上面大字部分和小字部分),了解一下十月革命的情况。 4.十月革命 —— 彼得格勒起义(板书) 注意:二月革命与十 月革命的名称使用的都是俄历,公历时间分别是在 3 月和 11 月,识记时不要搞错了。 [思考题 ] 1. 讨论:通过了解十月革命的过程,总结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到全国乃至广大农村,这就是 “ 城市中心论 ” ;( 2)中国的革命道路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 3。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作业
相关推荐
⑵该事件之后出现了什么政局。 情境材料二: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 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 《四月提纲》 ⑴材料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⑵“革命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 “革命第二阶段”后来又是如何完成的
问题: 中学梦之旅板报图片 .doc 我们一起来探讨: 该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该作品的素材选择有何特点。 与主题是否吻合。 该作品的表现形式、排版布局有何特点。 风格与主题是否一致。 该作品的技术实现方式有何特点。 确定主题 电子报刊是信息的一种呈现形式,它应该主题明确,内容健康。 选题时还要开阔视野,树立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良好意识。 收集与选择素材 要围绕着主题内容收集和选择素材
乱,一片安乐景象。 大月氏人乐不思“蜀”,不想再去深究对匈奴人的仇恨。 张骞在这里活动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带着遗憾的心情踏上归途。 途中,再次被匈奴人拘禁达一年多,后乘匈奴内乱脱身,于公元前 126年回到长安。 此时出发时的百人 使团只剩下他和贴身随从堂邑父两人了。 张骞此行历时十三载,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 那么,张骞此行岂不是劳而无功吗。 (生答 )你们说他有功
头的过程也都产生 CO2(既 CO32+酸→CO2),为什么实验室制 CO2 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 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到的含 CO32的物质进行【分组实验】、 组合 1 碳酸钙 稀盐酸 组合 4 碳酸钙 稀硫酸 组合 2 碳酸钠 稀盐酸 组合 5 碳酸钠 稀硫酸 组合 3 碳酸钾 稀盐酸 组合 6 碳酸钾 稀硫酸 ① 都能生成 CO2。 ② 碳酸钠或碳酸钾与稀酸反应生成 CO2
16_______ 416; ( 4) 3681=____, 3681=___. 3681_______ 3681.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b = ab ( a≥ 0, b0) 反过来, ab = ab ( a≥ 0, 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 学生活动 】 一、 课堂展示 : 计算:( 1) 123 ( 2) 3128 ( 3) 114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