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内容摘要:

乱,一片安乐景象。 大月氏人乐不思“蜀”,不想再去深究对匈奴人的仇恨。 张骞在这里活动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带着遗憾的心情踏上归途。 途中,再次被匈奴人拘禁达一年多,后乘匈奴内乱脱身,于公元前 126年回到长安。 此时出发时的百人 使团只剩下他和贴身随从堂邑父两人了。 张骞此行历时十三载,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 那么,张骞此行岂不是劳而无功吗。 (生答 )你们说他有功,他此行功在何处呢。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教材。 (生答 )好。 同学们基本说出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老师再归纳一下。 张骞此行虽没有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任务,没有达到军事目的,但是此行开通了西域和中原交往的道路,出使途中,他访问了一些国家,得到了有关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知道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这样就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开通道路,沟通联系 ,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一个功绩。 此外,公元前 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分别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访问,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 有了交往,又开始了互通有无。 汉朝的使者把西域的一些物产 如苜蓿、核桃、胡萝卜、葡萄的种子带回长安,葡萄就是这时传入中原的。 大宛的良马汗血马以及龟兹的乐曲、胡琴等,也都传入内地。 汉族人民则把自己的生产技术如冶铁术、凿井术以及各种生产工具,还有手工业品如丝绸等传给西域人,这就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那么,互通有无,促进交流,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二个功 绩。 西域各国和汉朝发生联系后,他们仰慕中原先进文化,渴望中原王朝的保护。 因此,公元前 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 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设置机构,管辖新疆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三个功绩。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继张骞之后,又出现了一位胸怀壮志、报效国家的人物,他就是班超。 我们首先看一下东汉时西域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班超为什么出使西域。 (生答 )对。 东汉初年, 匈奴分裂成为南、北匈奴两部分。 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威胁东汉北部边境。 并且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 交通,不许他们和东汉往来。 西域各国迫切希望和东汉建立联系,纷纷派使者到洛阳,要求东汉出兵保护他们,以 摆脱匈奴的奴役和束缚。 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 辖,公元 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固 (以后我们学两汉时期文化时将会给大家介绍 )的弟弟,从小勤奋好学,立志效法张骞报效祖国。 由于家贫,靠替官府抄书维持生活。 当匈奴人连年进攻东汉边境时,他毅然放 下手中的笔,从军报效祖国。 “投笔从戎”这一成语即来源于此。 公元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出使西城后,经过一番努力,他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脱了匈奴贵族的残暴统治,使西域大部分地区与东汉重新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友好关系,和汉朝隔绝了六十多年的西域通道又重新打通了。 因此,他在西域享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了西 域人民的拥戴。 当他奉东汉政府之命从西域撤回时,西域人民苦苦挽留。 他只好上书给皇帝,说明情况留了下来,直到公元 102年,才返回都城洛阳,那时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