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内容摘要:

疑 设计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多长。 转折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前期和后期来认识天国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 前期: 1851— 1856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农民的封建意识),初步建立政 权; 定都天京:选择天京的原因。 正式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反封建革命意识) 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 北伐失败原因及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 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天国的一条内河。 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何以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走向鼎盛。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原因: 1 清政府的腐败; 2 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高涨; 二 后期: 1856— 1864 天京变乱: 学生了解经过; 知道这是太平天国的一次 内讧,使得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清军趁 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围困天京,形势危急。 探究: 天国为什么迅速衰落。 (农民阶级的内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 ) 挽救危局: 学生找措施; 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洪仁玕为干王,挽救败局。 介绍军事上的防御战情况;重点在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 陈玉成、李秀成在后期防御中的军事成就;攻打上海的时候,遇到“洋枪队”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共同镇压。 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 1861年,安庆失守,东面失去屏障,天京暴露给了敌人, 陈玉成退守庐州, 1862年因歹徒出卖, 英勇就义。 1864年,洪秀全自杀。 太平军坚持战斗,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