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图谱的有效运用内容摘要:

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本组的老师们分别是小、中、大班的老师,自从开始微型课题的研究,老师们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课题的研究,根据园本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歌唱活动,在一日活动的开 展中探索出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图谱类型。 而图谱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以多种多样的类型出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大概将图谱划分为以下的类型: ( 1) 图画型图谱 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 幼儿 在 学唱歌曲 时最重要的就是 理解歌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 产生 情感的体验和表现。 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图谱, 就 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有 效的 记忆歌词,使 这个较为 枯燥的环节变得 更形象、生动。 我们将歌词内容根据 歌曲的 乐句 和节奏设计成一张可视图谱,更 具体直观地将歌词内容呈现出来, 就 加快了幼儿学 会 歌曲的速度。 这也是我们在歌唱活动教学 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图谱设计。 5 ( 2) 情景性图谱 情景性的图谱是我们根据分析歌曲的内容和节奏而在图画型图谱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图谱,这种图谱也较适合小、中班的孩子,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我们会用故事性的图画方式呈 现图谱,让幼儿通过看故事图片 就 记住 歌曲的 歌词和节奏。 如:叶佳老师上的 小班歌唱活动《彩色世界真奇妙》中,叶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图画型图谱,可是在第一次分组活动下来发现幼儿学会歌曲较难,在第二次分组活动中叶老师调整了图谱的设计,将故事性的情景加入进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又让幼 儿在游戏过程中 不知不觉就 学会了歌曲。 ( 3) 动态型图谱 在小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文字性、符号性图谱都不太适合小班幼儿,而夸张的、动态化的图谱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比如:在刘艺老师执教的一节歌唱活动《小猪睡觉》中,刚开始采用了图画型的图谱,刚开始幼儿还有一些兴趣,但一会儿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后来在另一组活动中,刚开始出示了会动会说话的动态小猪,孩子们非常的兴奋、高兴,随着活动的开展,出示了动态型的图谱,会动耳朵的猪,会摇尾巴的猪,这 些动态有趣的东西 让孩子们在 活动中一直 保持 着 浓厚的兴趣。 ( 4) 实物型图谱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图谱的运用 虽然 可以使 歌唱 活动变得富有趣味性 从而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但如果 常常在歌唱活动中 只 靠单一的图片来传递信息, 就会给幼儿 单调 、枯燥的感觉。 尤其是小中班幼儿,他们 对新鲜事物 充满了 好奇心和求知欲, 运用多样化 的 图谱,不仅 可以 增强趣味 性 和游戏 性 , 吸引 了 幼儿的兴趣,也能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对 歌唱 发生浓厚的兴趣 和 持 久的学习动力。 随着 孩子经验的不断积累,能力的不断提高,“图画式的图谱”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了,所以在研究中,我们根据孩子 们的经验水平,进一步调整了图谱运用的策略。 如: 在姚米老师开展的歌唱活动《我和奶奶去买菜》中,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图画型图谱的方式而采用实物图谱来开展活动,歌曲中的菜(如: 青菜 、 萝卜 、 鸡蛋等)都用真实的物品来呈现,孩子们 看到实物显的很兴奋,有了很高的 参与度。 通过实物,孩子们也对歌曲中的东西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不仅能让孩子们很快的熟记歌词,还能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内容。 教师 结合现有教具,创设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全身都能够参与到歌唱中来,让他们在“玩6 中学”、“学中玩”。 ( 5) 符号型图谱 这里指的符号性图谱是指用文 字、数字、线条或者简单图形设计的图谱,较适合大班幼儿,相对于小中班幼儿来说,大班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接受能力和想象力等都较为丰富了,他们也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和数字,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时候他们更喜欢思考和观察,喜欢挑战自己。 符号性的图谱方式更适用于他们,而且符号性的图谱对于老师来说更易于操作,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课前设计、临时设计或者幼儿参与设计,都能给予大班幼儿更多的思考、观察、想象和理解学习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