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五、教法与学法 分析 教法设计: 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设置情境、问题诱导 4 学生为主体: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归纳抽象→总结规律 学法设计: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种机会: ( 1) 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 ( 2) 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 ( 3) 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 ; ( 4) 提供成功的机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细绳、白纸、笔 六、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 (一 )引入 新课 “ 我 们知道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呢。 请同学们拿出画图工具以小组为单位画图,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 (二 ) 讲授新课 归 纳 总结 椭圆的定义 椭圆: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 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2a(大于 12||FF )的点的集合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 F F2 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c。 注:为什么 2a必须大于 12||FF。 ① 当 2a> 12||FF 时,集合是椭圆。 ② 当 2a= 12||FF 时,集合是线段 F1F2。 ③ 当 2a< 12||FF 时,轨迹不存在。 . 推导椭圆的方程 ( 1) 、 复习 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写出满 5 足某种条件的动点的集合、列出方程、化简方程、证明等价性。 ( 2) 、 如何建立坐标系使求出的方程形式最简单。 (学生讨论) 复习建立 适当 直角坐标系的一般原则:以已知直线为坐标轴,兼顾图形的对称性。 这里我们以 经过椭圆两焦点 12,FF所在的直 线为 x 轴,以线段12FF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M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动点 M 与两个焦点 12FF、 的距离之和为 20aa ,焦距为 20cc ,则 12, 0 , 0F c F c。 根据椭圆的定义,椭圆就是集合 : 12 2A M M F M F a , 将上述集合坐标化得: 2222 2x c y x c y a , 化简上述方程:化简椭圆方程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根号。 方法 :移项后两次平方去掉根号 222222 2 2 2 2 2。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樊芳芳20xx--20xx上学期公开课教案
内容丰富 《颐和园的长廊》说课稿 一、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 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二 、 说教材
模块1unit1i’msam
诉学生老师要点名让一些学生做自我介绍。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句型结构。 老师:指向一个学生 学生: Hello, I’m Mr Chen. 全班: Hello, Mr Chen. 5.向学生说明 Hi 和 Hello 是一样的。 重复这一活动,用 Hi代替Hello,读出剩 下的对话,每句都要停顿,让学生跟读。 向学生说明Goodbye和 Byebye是一样的。 活动 3:向同学问候及道别
模块4unit1it’sred
要使学生明白“ panda”不是它的名字。 6.用同样的步骤练习单词 chameleon。 活动 2:听说 1.说明老师将会说出某种颜色,让学生指出故事里正确的物品来。 举例: 老师: It’s green. 学生:(指绿色的花或绿色的变色龙) 2.多做几次练习。 3.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当其中一人提到所有的颜 色后交换角色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案例
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 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 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3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演示):用方形线圈在磁场中来回切割,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感应电流方向 指示实验设计 呈现实验 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确定 电流计偏转指示 发光二极管指示 方案设计 数据采集 条形磁体插入 拔出闭合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