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线绳画。 〈 1〉固定在两点 FF2, 〈 2〉细绳长用 2a 表示2a>∣ F1F2∣ 〈 3〉套上铅笔,拉动细绳移动笔尖。 通过画椭圆观察这条曲线上所有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为形成椭圆定交奠定基础。 分析 画图过程中的“变”与“不变”的条件 M F1, M F2都在变化,但∣ MF1∣ +∣MF2∣的长度保持不变。 5 问 题 设计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如何描述动点 M所满足的几何条件。 整理试验,归纳抽象成数学问题。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板书)。 如何用集合表示 M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 使学生能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为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做铺垫。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P=﹛ M∣ MF1∣ +∣MF2∣ =2a﹜ 我们怎样建立坐标系,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呢。 推导曲线方程时,建立坐标系要适当。 师生共同分析椭圆的特征(如:对称性),使方程比较简单;以线F1F2的中心为原心,以F1F2 垂直平分线为 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完成“建系”,设动点 M( x, y)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 2c( C> 0),则 F1(- C, 0), F2( C, 0),又设 M 与 F1F2的距离和等于 2a(板书) 问 题 设计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6 请同学们来表示 M到 F1F2的距离 ∣ MF1∣,∣ MF2∣ 巩固已学过的两点 距离公式,为推导标准方程做准备。 ∣ MF1∣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