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平均 机动车 (万辆 ) 增长率 (%) 注 :1996年有 ,导致保有量下降。 l 交通组成结构 北京市城市交通组成结构复杂,交通方式多种并存包括:行人、公共电车、小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单位大客车、单位和私人小客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等。 据有关统计资料及发展规划 2000年市区各类交通工具(含自行车)承担的客运量将增加到 , 2020年为。 见表 22。 北京市交通结构表 表 22 交通工具 1990年 2000年 2020年 客运量 (亿人次) 比重 ( %) 客运量 (亿人次) 比重 ( %) 客运量 (亿人次) 比重 ( %)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1 页 共 22 页 公共电汽车 2907 40 49 50 54 小公共汽车 1 城市轨道交通 8 14 出租汽车 1 单位大客车 2 2 单位和私人小客车 3 自行车 31 34 合计 100 100 100 北京市区原有道路格局系明清时代形成的,呈棋盘式的网格。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北京市的道路网系统在原有方格式路网的基础上,按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以三条环线加数条主要放射干线为快速路系统,以城市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组成的一般城市道路系统。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和车辆的持续高速增长,以二、三、四环路为代表的北京市干道网交通负荷也在加重,全天流量持续增长,高峰小时系数降低,高峰 小时交通量趋于超饱和。 二环路以内老城区道路网上集中了市区 %的交通量,其饱和程度以每年 %的速度上升,由于路网不完善,环路交通既承担过镜交通又承担区域交通的功能,交通流量不断增加,周期性交通拥堵加剧,拥挤堵塞程度和交通恶化速度均为全市之首。 北京市的道路网建设及交通量的迅速增长给交通 管理 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交通管理 智能 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北京市公共交通主要由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地下铁道和出租汽车等组成。 1999 年公共交通系统共运送乘客 ,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量占 %,地下铁道占 %,小公共汽车占 %。 公共交通运力的增长低于客运量的增长。 目前每辆公共汽车负担城市 人口约 1600人(伦敦400人,巴黎 588人,莫斯科 666人),每辆车的年运量达 60万人次。 公共交通拥挤不堪,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2 页 共 22 页 市区有 20%的线路满载率超过 100%,车内每平米拥塞着 12 位乘客。 北京市的公共电汽车的行驶速度连年下降,速度的下降,导致 公交 运力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平均时速下降 1km,相当于损失 200部车的运力),而且 对乘客的吸引力也下降。 目前北京市出台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公交优先的长远发展策略,有条件的道路已为公共电汽车提供了专用道,但其解决力度还远不够。 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全国的先进水平。 在 “九五 ”后期,通过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 控制 技术,北京初步建成了以交通组织指挥控制系统为龙头,交通综合信息系统管理为基础,交通警务管理系统为保障的科学交通管理体系,提高了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并为未来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主要建成的现代化交通管理设施与系统有: 交通指挥控制系统由指挥调度计算机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警用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122”交通事故接处警系统、交通违章自动监测系统等综合集成在交通指挥控制中心。 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对道路交通实施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交通信息采集及处理 、指挥调度、控制管理三大功能。 一是视频监测。 主要道路的 300个电视监控镜头, 340个违章自动监测仪,对二、三环、长安街、前三门大街、平安大街等主要道路和路口实施全天候监控,通过这个系统,目前每天发现交通事故、故障车等交通意外 30多起,监测记录闯红灯、超速违章 1800多起。 二是局、支队、执勤队三级领导上路,每天分 21个时段向指挥中心报告路况信息 500多条。 三是通过视频检测仪、微波检测器、路面线圈检测器等,记录下道路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合理 调配警力,均衡交通流。 四是通过 “122”接处警系统,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 1100多起,群众拔打 “122”,指挥中心调度民警快速赶赴现场处置。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3 页 共 22 页 交管局和各支队两级指挥中心,通过有线、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和 GPS 卫星定位系统联网运行,以规范的警务管理机制为保障,构成现代化指挥调度体系,实现 了全局集中调度、统一管理。 一旦发现交通意外事件,指挥中心可根据事发地点划一个半径,在此范围的警车将显示在系统图上,指挥中心可通过无线通讯直接调动距离最近的警车快速处理。 每天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 800多次,民警在市区的平均出警时间为。 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北京市共有 229个路口纳入计算机信号控制系统。 通过信号优化配时,长安街、前三门大街、平安大街 3条干线,行驶时间平均下降 %,通行能力提高了 %。 通过交通诱导系统,包括户外信息显示屏、电台、电视台、寻呼台,每天向社 会发布动态交通信息 500多条,一方面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另一方面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 交通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根据公安部 “金盾工程 ”总体规划,北京市交管局建成的以 ATM宽带光纤网络为骨干,以 DDN、 ISDN 等多种网络形式为补充,覆盖全市 18 个区县、 186个网点、 1500 多台联网计算机的交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使主要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改变了过去人工、手工的操作方式,交通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高度集成,产生了管理的整体效益。 一是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给全市 230多万驾驶员发放了 IC卡,全局 3200多台信息管理终端,每天现场处罚违章驾驶员近 2万人次,完全实现了处罚与收缴分离。 这种数字化执法方式在世界也是先进的,其作用是对驾驶员处罚信息、违章记分信息同时生成。 同时还记录了民警执法信息,使民警执法公开、公正有了保证。 二是通过交通综合信息系统和交通监控、违章监测网络实现了非现场执法,目前每天非现场处罚交通违章 1300多起,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4 页 共 22 页 三是通过使用 IC卡记录审验驾驶员驾驶经历,对未缴纳罚款的和满 12分未接受教育考试的驾驶员进行把关。 息管理系统 建立了公安交通管理专用计算机信息网,为内部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系统。 一是公安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建立了综合业务 数据 库,通过内部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综合查询,而且通过对执法行为、驾驶员违章事故行为、单位违章事故统计分析,实现对交通 安全 的科学管理。 二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 开通交通管理网站,公开、公示交通管理的法规规章,以及办理各种手续的工作流程,增加透明度,方便群众。 实行了法规培训网上报考,在网上办公开始起步。 同时,还开通了违章查询、记分查询等动态信息服务,开通了群众电子意见箱,为广大群众参与交通管。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