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角的度量一内容摘要:

法量的并不是角的大小,而是 线段的长度,感觉还是有些不对劲。 师: 你们的补充和质疑都很有价值,但我更想知道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生 6:我是受刚才滑梯的启发,感觉那个梯子就像 一条垂线段,因为角的大小就 是看张口的大小,所以我想量量那条垂线段。 再说,以前量东西不都是拿尺子量的吗。 师:虽然我们对这个量张口的方法还有一些疑虑 ,但我能 看出,她是想借助以前量长度的经验来量角。 让我们 一起 来回顾一下,以前 我们都是怎样量的。 课件演示, 唤醒学生以往的度量经验, 启发思考:小线段可以量大线段,小面积可以量大面积,角呢。 该用什么作标准。 学生很快意识到:小角量大角。 【反思】 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 的 尝 试与探究 ,虽然 未 得到一个准确的 度量 结果,但我已欣喜地发现 :他们 开始寻找度量标准, 并 逐渐感悟到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 能将新旧知识主动建立联系,用以往度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来研究角的度量。 在活动中,我鼓励 学生 独立思考、交流分享,努力关注到每一个 孩子 ; 汇报交流 时 适时追问与小结,都是在用心 教孩子们 学会倾听与质疑、尊重与欣赏,能克服困难、敢于创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二: 量一量,体会标准越小越准确。 第 5 页 师:这三个角,你会选择哪个角作标准,来度量其他的角呢。 生 1:用∠ 1作标准,因为它最小。 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人量∠ 2,一人量∠ 3,然后展示 学生 的 度量结果 (如右图)。 师:用∠ 1 作标准,∠ 2 是两个∠ 1多一些,∠ 3是三个∠ 1 多一些,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准确吗。 生 2:不准确。 总是多一些,那多的一些到底是多少呢。 生 3:我还不知道∠ 1是多少呢。 师:看来大家对∠ 1 作标准还是不太满意,那到底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量 , 结果会更准确呢。 生 4:比∠ 1更小的角。 师: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 齐答 :愿意。 随着 课件 一步步地 演示, 孩子们也越来越激动,他们充满期待地看着大屏幕,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奇迹 发生。 生 2:标准 虽然 变小了,可 还是有剩余啊。 生 4:虽然有剩余,但剩余的已经越来越 少 了, 快没了。 师 :如果再让你 们 选一次,你 们 想选择什么 样的 角 作标准。 生 齐答 :再小一点。 师:小到什么程度。 生 5: 小到一条缝。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个角。 生 齐答 :想。 师:闭上眼睛, 1。 出示 1176。 角,展示在黑板上 , 生睁开眼睛后,惊叹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