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21圆的认识word教案(6)内容摘要:
A、 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 “ 弧 AB”( 如下左图 )。 然后让学生将 ∠ 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 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 “ 弧 AB” 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扇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 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 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 )围成了扇形。 OA、 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 AB与半径 OA、半径 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这就是扇形。 (连接圆心 O和弧 AB的两个端点 A、 B,形成半径 OA和半径 OB,再让学生在扇形中涂上颜色或者画上阴影 —— 斜线 ) 让学生试着画扇形,通过操作可清楚地认识扇形。 :这个图形叫什么图形。 (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 ) 学生: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21圆的认识word教案(6)
相关推荐
绕法、滚动法 ……) 教师:在这些方法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 (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 …… 的动画测量过 程 )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 3倍多一些。 这个 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
(绳绕法、滚动法 ……) 教师:在这些方法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 (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 …… 的动画测量过 程 )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 3倍多一些。 这个
解: d=C247。 π=247。 =10 r=d247。 2 = 10247。 2 = 5 答:这个花台的直径是 10米,半径是 5米。 展示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倍多一些 ” 这个规律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 正确。 247。 10 = 说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3倍多,那么这个花台的直径是 10米,半径是 5米是合理的。
示交流。 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是否美观,并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 是怎么画出来的。 19页下面部分:设计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会画圆了,画圆时是用的什么来画的。 (圆规或者圆形物体 )那用直线能画出圆来吗。 (2)让学生观察教材 19页中的正方形图,思考: A、每边是怎样等分的。 每边的数又是怎样排列的。 B、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又是怎样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
师:圆上 A、 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 “ 弧 AB”( 如下左图 )。 然后让学生将 ∠ 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 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 “ 弧 AB” 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扇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 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 形象地说
示交流。 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是否美观,并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 是怎么画出来的。 19页下面部分:设计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会画圆了,画圆时是用的什么来画的。 (圆规或者圆形物体 )那用直线能画出圆来吗。 (2)让学生观察教材 19页中的正方形图,思考: A、每边是怎样等分的。 每边的数又是怎样排列的。 B、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又是怎样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