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二课时内容摘要:
同学,根据老师刚才给大家演示春分日的形成过程,你来给同学们讲解演示一下夏至日的形成过程。 (指导学生) 生:(三个月过去,地球继续绕着太阳旋转到了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太阳光热较多,白昼最长,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 8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 师: XX 同学讲的很好;老师再给你们补充一点,在夏至日前后(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 (板书:表格) 好,同学们,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于那里。 生:(北回归线) 师:所谓的北回归线是指北纬 176。 这条纬线,在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开始向南移动,所以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 (结合公 转 示 意 图 , 画 出 回 归 线 移 动 图 ) 师:我们在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秋分日的形成过程; XXX 同学你来 生:(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的前后 11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 师: XXX 同学讲的很好,刚才我们一起过完了春、夏、秋三个季节,下面我们就一起迎接冬天的到来。 师: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 12 月 22 日前后,我们就进入了冬天,这时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 1 2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冬至日前后(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 (板书:表格) 相应的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于哪里。 生:(南回归线)。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二课时
相关推荐
物的步骤 定义: 和方法 确定方法: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实验式 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 = 方法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实验式 分子式确定 相对分子质量 —— 质谱法 红外光谱 分子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谱 【学习过程】 一 、烃基和官能团 烃基和官能团不但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而且是有机物分类的依据和决定该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关键结构部分。 *应掌握的烃基除甲基、乙基 外 , 还应知道 :
丁烷 B. 2-甲基 3-乙基戊烷 , 3, 4-三甲基戊烷 , 1, 2, 2-四甲基丁烷 2L 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 CO2 5L、 H2O 7L(所有体积都在 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 C3H8 、 C5H8 、 C4H8 、 C3H8 21.( 10 分) 2020 年一家制药公司首次在网站上悬赏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悬赏金额为 $100000。
A和 C;二是按官能团分类,如 B 和 D。 题目中所给的甲醛是含有醛基的化合物,所以 B 和 D是与之相同的分类方法。 3. 最简单的环状烃分子中 , 具有的碳原子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最小的环状烃应是三元环,如 C3H6环丙烷,其结构为。 4. 下列化合物结构中有两种常见官能团的是 ( ) A. CH2CHCl B. CH3CH2OH C.
H C2H4O 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则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 % B、 % C、 75% D、 84% 按系统命名法 , CH3—CH2— C —C—H 的正确的名称是 ( ) A、 3, 3-二甲基- 4-乙基戊烷 B、 3, 3-二甲基- 2-乙基戊烷 C、 3, 4, 4-三甲基己烷 D、 3, 3, 4-三甲基己烷 有机物 X、 Y 分子式不同
假设,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进行实验 时,要注意如实地,及时的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 那么实验时需要一些实验器材,(提前准备好的),如试管,解剖盘,培养皿,烧杯,滴管,酒精灯,吸水纸,纱布,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的接受实验。 注意:给学生提供实验中必须注意的安全问题。 环节五:学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
飞快地后退”是以 _______为 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根据 _____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 ,描述同一物体时,结论一般也 _________。 可见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 _____________。 三、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2km 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制作: 李文汇 审核: ________ 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 所属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