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3课时内容摘要:
铜换成金属铁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交流讨论 用多媒体投影所要讨论的问题: 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实验探究,你对 硝酸的氧化性有了哪些认识。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为什么。 归纳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归纳板书 老师点评学生的答案并板书 物理性质:纯硝酸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 ( 1)不稳定性: 4HNO3 2H2O+4NO2↑ +O2↑ 3 ( 2)强氧化性:(规律: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 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 NO,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 ) ① 与金属反应 —— 除金、铂、钛外(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 Cu+4HNO3(浓) =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 ② 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反应 C+4HNO3(浓) CO2↑ +4NO2↑ +2H2O 认真听,认真看 讨论 ① 通常情况下,浓、稀硝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有何规律。 ② 浓硝酸通常被还原为 NO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 NO,故相同条件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的氧化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3课时
相关推荐
学生们在 制作手工作品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不仅有成功的快乐,也有过程中学到新本领的喜悦。 我们共同的收获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所以对手工的兴趣更浓了。 有些学生甚至提前预定了下学期手工社团的名额。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对下期的社团教学工作也充满了信心
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 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 (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指名一位同学到 黑板前操作。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 为什么把 2 个圈一份呢。 (黄花的只数是 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 (指名回答。 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 2,所以把 2看成一份
例 :有 4 筐香蕉 ,每筐香蕉的重量分别是 51 千克 ,56千克 ,57 千克 ,52 千克。 这 4筐香蕉的平均重量是多少 ?。 问 :怎样求这 4 筐香蕉的平均重量呢 ?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 (51+56+57+52)247。 4=216247。 4=54(千克 ) 启发引导 :还有别的方法吗 ? (1+6+7+2)247。 4+50=54(千克 )
全市各级美术比赛中累累获奖而感到欣慰,更为由于这一教学活动,有效地开掘儿童潜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而兴奋。 更好地达到传播民族文化 ,对学生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导入部分加入 选择学习内容的环节, “神秘道具”和“简直小专家”
际的分桃子、分橘子的教学情境来导课,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后面新知的学习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同时 学生 也会 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 问题 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 ,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 (二)参与探究、构建模型 师: (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两个班人数的比是多少。 学生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把这些橘子按 3∶ 2 分给这两个班,应该怎样分。 (1)出示表格、讲解做法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