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_李宏内容摘要:

际的分桃子、分橘子的教学情境来导课,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后面新知的学习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同时 学生 也会 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 问题 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 ,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 (二)参与探究、构建模型 师: (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两个班人数的比是多少。 学生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把这些橘子按 3∶ 2 分给这两个班,应该怎样分。 (1)出示表格、讲解做法 师:如果先给大班分 3 个,小班就应该分几个。 按 3∶ 2 分,还可以给大班分几个,小班呢。 „„分到什么时候为止。 (教师根据学生对前两问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填空) ( 2)分组活动 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橘子(用小棒代替)来分一分。 A、动手参与、获得体验 组内 分一分,交流分的过程并记录下每次分后的结果。 B、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 两个班最后分得的结果各是多少。 生:(描述分的过程,得出分的结果。 ) 师: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回答 最后两个班分得的橘子数之和就是橘子的总数。 每次分的橘子数的比都是 3∶ 2。 „„ 师:请同学们再谈谈对 3∶ 2 的理解。 ( 设计意图: 学生是 学习 的主人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了防止学生盲目的分、填写,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如何实施活动”这样相应的学前指导;在学生参与实际分的活动、获得直观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扮演好教师组织、引导、合作者的多种角色。 ) 如果有 140 个橘子,按 3∶ 2 分给大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 ( 1)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 2)交流自 己的方法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学生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其中不同的方法,让他们依次交流 各自的想法。 ) ( 3)比较,寻找最佳策略 师:比较各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快又好。 ( 4)、借助图形,理清思路,归纳解法 方法一:把橘子按 3∶ 2 分给两个班,就是把 140 个橘子平均分成5 份,先求出每份的数量,然后分别求出大班、小班分得的橘子数。 方法二:把橘子按 3∶ 2 分给两个班,大班就会分得总数的 3/5 ,小班分得总数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