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教案内容摘要:

能 . ( 7)说出连接点的图形符号与功能 . ( 8)总结几个基本的程序框、流程线和它们表示的功能 . ( 9)什么是顺序结构。 讨论结果: ( 1)程序框 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 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 ( 2)椭圆形框: 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终端框(起止框).表示开始时只有一个出口;表示结 第 8 页 共 140 页 束时只有一个入口. ( 3)平行四边形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又称为输入、输出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 4)矩形框: 表示计算、赋值等处理操作,又称为处理框(执行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 5)菱形框: 是用来 判断给出的条件是否成立,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程序的流向,称为判断框,它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 ( 6)流程线: 表示程序的流向. ( 7)圆圈: 连接点.表示相关两框的连接处,圆圈内的数字相同的含义表示相连接在一起. ( 8)总结如下表 . 图形符号 名称 功能 终端框(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处理框(执行框) 赋值、计算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 ”或 “Y”;不成立时标明 “否 ”或 “N” 流程线 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 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 (9)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 1 请用程序框图表示前面讲过的 “判断整数 n(n2)是否为质数 ”的算法 . 解: 程序框图如下 : 第 9 页 共 140 页 点评: 程序框图是用图形的方式表达算法,使算法的结构更清楚,步骤 更直观也更精确 .这里只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程序框图的特点,感受它的优点,暂不要求掌握它的画法 . 变式训练 观察下面的程序框图,指出该算法解决的问题 . 解: 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 99 项相加,该算法是求 10099 143 132 121 1  的值 . 例 2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 a, b, c,利用海伦 —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算法 , 并 画 出 程序 框 图 表示 . ( 已知 三 角 形 三边 边 长 分别 为 a,b,c , 则 三角 形 的 面积 为S= ))()(( cpbpapp  ),其中 p= 2 cba  .这个公式被称为海伦 —秦九韶公式) 算法分析: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需先算出 p 的值,再将它代入分式,最后输出结果 .因此只用顺序结构应能表达出算法 .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 a,b,c. 第二步,计算 p= 2 cba  . 第三步,计算 S= ))()(( cpbpapp  . 第四步,输出 S. 程序框图如下: 第 10 页 共 140 页 点评: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它是最简单的逻辑结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 开的基本结构 . 变式训练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已知 a1=3,输出的 b=7,求 a2的值 . 解 : 根据题意 2 21 aa =7, ∵ a1=3,∴ a2= a2的值为 11. 例 3 写出通过尺轨作图确定线段 AB 的一个 5 等分点的程序框图 . 解: 利用我们学过的顺序结构得程序框图如下: 点评: 这个算法步骤具有一般性,对于任意自然数 n,都可以按照这个算法的思想,设计出确定线段的 n等分点的步骤,解决问题,通过本题学习可以巩固顺序结构的应用 . 知能训练 有关专 家建议,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 3 %左右,这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有利无 第 11 页 共 140 页 害 .所谓通货膨胀率为 3%,指的是每年消费品的价格增长率为 3% .在这种情况下,某种品牌的钢琴 2020年的价格是 10 000 元,请用流程图描述这种钢琴今后四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并输出四年后的价格 . 解: 用 P 表示钢琴的价格,不难看出如下算法步骤: 2020 年 P=10 000( 1+3%) =10 300; 2020 年 P=10 300( 1+3%) =10 609; 2020 年 P=10 609( 1+3%) =10 ; 2020 年 P=10 ( 1+3%) =11 ; 因此,价格的变化情况表为: 年份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钢琴的价格 10 000 10 300 10 609 10 11 程序框图如下: 点评: 顺序结构只需严格按照传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将问题解决掉 .最后将解题步骤 “细化 ”就可以 .“细化 ”指的是写出算法步骤、画出程序框图 . 拓展提升 如下给出的是计算 202014121   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中 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i10. 课堂小结 ( 1)掌握程序框的画法和功能 . ( 2)了解什么是程序框图,知道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 . 第 12 页 共 140 页 ( 3)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并能解决与顺序结构有关的程序框图的画法 . 作业 习题 1. 设计感想 首先,本节的引入新颖独特,旅游图的故事阐明了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 .通过丰富有趣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程序框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框图的兴趣 .本节设计题目难度适中,逐步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是一节好的课例 . 第 2 课时 条件结构 导入新课 思路 1(情境导入) 我们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野兽与鸟发生了一场战争,蝙蝠来了,野兽们喊道:你有牙齿是我们一伙的,鸟们喊道:你有翅膀是我们一伙的,蝙蝠一时没了主意 .过了一会儿蝙蝠有了一个好办法,如果野兽赢了,就加入野兽这一伙,否则加入另一伙,事实上蝙蝠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在算法和程序框图中也经常用到这一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逻辑结构 ——条件结构 . 思路 2(直接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是一条没有分支的河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事实上多数河 流是有分支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分支的逻辑结构 ——条件结构 .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 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类讨论思想。 ( 2)什么是条件结构。 (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条件结构 . ( 4)指出条件结构的两种形式的区别 . 讨论结果: ( 1)例如解不等式 ax8(a≠0),不等式两边需要同除 a,需要明确知道 a的符号,但条件没有给出,因此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 ( 2)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过程的结构 . ( 3)用程序框 图表示条件结构如下. 条件结构: 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就称为条件结构(或分支结构),如图 1所示 .执行过程如下:条件成立,则执行 A框;不成立,则执行 B 框. 图 1 图 2 注:无论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 A、 B 之一,不可能两个框都执行. A、 B 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如图 2. ( 4)一种是在两个 “分支 ”中均包含算法的步骤,符合条件就执行 “步骤 A”,否则执行 “步骤 B”;另一种是在一个 “分支 ”中 均包含算法的步骤 A,而在另一个 “分支 ”上不包含算法的任何步骤,符合条件就执行 “步骤A”,否则执行这个条件结构后的步骤 . 应用示例 第 13 页 共 140 页 例 1 任意给定 3 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以这 3 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 算法分析: 判断以 3个任意给定的正实数为三条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只需验证这 3 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 3 个数 .这个验证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 3 个正实数 a, b, c. 第二步,判断 a+bc, b+ca, c+ab 是否同时成立 .若 是,则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否则,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 程序框图如右图: 点评: 根据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判断是否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满足则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如果不满足则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这种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的重点,在画程序框图时,常常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这时要用到条件结构 . 例 2 设计一个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 . 算法分析: 我们知道,若判别式 Δ=b24ac0,则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 ab2  ,x2= ab2  ; 若 Δ=0,则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 ab2 ; 若 Δ0,则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也就是说,在求解方程之前,可以先判断判别式的符号,根据判断的结果执行不同的步骤,这个过程可以用条件结构实现 . 又因为方程的两个根有相同的部分,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可以在计算 x1和 x2 之前,先计算 p= ab2 , q= a2 .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 步,输入 3 个系数 a, b, c. 第二步,计算 Δ=b24ac. 第三步,判断 Δ≥0是否成立 .若是,则计算 p= ab2 , q= a2 ;否则,输出 “方程没有实数根 ”,结束算法 . 第四步,判断 Δ=0是否成立 .若是,则输出 x1=x2=p;否则,计算 x1=p+q, x2=pq,并输出 x1, x2. 程序框图如下: 第 14 页 共 140 页 例 3 设计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是否有实数根,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 解: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 3 个系数 : a, b, c. 第二步,计算 Δ=b2- 4ac. 第三步,判断 Δ≥0是否成立 .若是,则输出 “方程有实根 ”;否则,输出 “方程无实根 ”.结束算法 . 相应的程序框图如右: 点评: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需要计算判别式 Δ=b2- 4ac 的值 .再分成两种情况处理:( 1)当 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 2)当 Δ<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讨论问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不同情况,最后结果就不同 .因而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先确定判别式的值,然后再用判别式的值的取值情况确定方程是否有解 .该例仅用顺序结构是办不到的,要对判别式的值进行判断,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 例 4 ( 1)设计算法,求 ax+b=0 的解,并画出流程图 . 解: 对于方程 ax+b=0 来讲,应该分情况讨论方程的解 . 我们要对一次项系数 a 和常数项 b 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 1)当 a≠0时,方程有唯一的实数解是 ab ; ( 2)当 a=0, b=0 时,全体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 3)当 a=0, b≠0时,方程无解 . 联想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处理方式,可得如下算法步骤: 第 15 页 共 140 页 第一步,判断 a≠0是否成立 .若成 立,输出结果 “解为ab”. 第二步,判断 a=0, b=0 是否同时成立 .若成立,输出结果 “解集为 R”. 第三步,判断 a=0, b≠0是否同时成立 .若成立,输出结果 “方程无解 ”,结束算法 . 程序框图如下: 点评: 这是条件结构叠加问题,条件结构叠加,程序执行时需依次对 “条件 1”“条件 2”“条件 3”…… 都进行判断,只有遇到能满足的条件才执行该条件对应的操作 . 知能训练 设计算法,找出输入的三个不相等实数 a、 b、 c 中的最大值,并画出流程图 . 解: 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 入 a, b, c 的值 . 第二步,判断 ab 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四步 . 第三步,判断 ac 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 a,并结束;否则输出 c,并结束 . 第四步,判断 bc 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 b,并结束;否则输出 c,并结束 . 程序框图如下: 点评: 条件结构嵌套与条件结构叠加的区别: ( 1)条件结构叠加,程序执行时需依次对 “条件 1”“条件 2”“条件 3”…… 都进行判断,只有遇到能满足的条件才执行该条件对应的操作 . ( 2)条件结构的嵌套中, “条件 2”是 “条件 1”的一个分支, “条件 3”是 “条件 2”的一个分支 …… 依此类推,这些条件中很多在算法执行过程中根据所处的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