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海淀实验小学刘晓内容摘要:
结果呈现: 调研分析: 这个调研结果让我关注到三部分内容:计算正确率 100%;同一问题学生共有5种不同做法,并且有 65%的学生用了多种算法解决;写竖式的有 11人并且全部正确。 面对这一结论我感到深深的困惑。 学生好像都会了。 会用模型表示数,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会算法多样化。 那么这节课学什么。 学生不会什么。 困难在 哪里。 写对竖式的 11 个学生对于竖式的了解到什么程度。 带着这些困惑,我进行了第二次调研。 【第二次调研】 调研对象:竖式正确的 11名学生 调研题目:你写的竖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样写。 调研目的:了解学生对于竖式的认识水平和对算理的理解程度 调研结果: 结果呈现: 调研分析: 写对竖式的 11 名学生中,有 5 人能够用拆数或用学具找对应的方式解释清楚竖式每一步的含义,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拆数的方法,在第一次解决13 3 这个问题的时候,有 22 人会拆数,但是第二次解释竖式的时候却只有 3人能够将它与竖式结合起来,而这,恰恰是竖式最本质和核心的 —— 十进位值制的体现。 因此我认为,学生脑中在这两次拆数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的桥梁,而这个桥梁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 (三)我的思考 1.关于“生长点” 之前我所认为的学生“都会”了 —— 会用模型表示数,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会算法多样化,其实只是一种知识的零散分布,在这节课的学习上,这些“会”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些缺失。 会用模型表示数,但缺少多种模型共性的提取。 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缺少用竖式算答案的道理和方法。 会算法多样化,但缺少回归点的落实。 找计算的结果和用模型表示是上节口算课解决的问题;多样化不是目的,多样是为了找到共性,从而达到优化„„因此,这些“会”其实恰是本节课学习的生长点,是生长的起始,但在新知识面前,它也缺少一些融合和沟通,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这些生 长点,将零散分布的旧知识去整合去延伸,用模型辅助解释多样化的算法,提取出本质的东西合成简洁的竖式,从而达到找到结果的目的。 2.关于算理与算法 但凡计算教学总少不了这两个内容,那么在这节课中应该怎样将算理和算法渗透进去呢。 首先我通过查阅资料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各自的定义及职能: 由此可以看出,算理与算法之间是紧密联系着的,在计算教学中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理中有法,法中讲理,让道理不抽象,让法则不枯燥。 但是,在竖式教学时应该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算理的教学本就不是一个一蹴 而就、一视同仁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孩子是要有不同目标的,例如。教学设计海淀实验小学刘晓
相关推荐
道长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 “爬山前 ── 爬山时 ── 爬山后 ”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 师范写 “辫 ”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读一读。 二、 理解课文 播放下雪课件 ① 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上,有一天早晨醒来,你睁开眼睛看见这样的风景,你最想说什么。 ② 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等雪停了,你最想去雪地里干什么呢。 ③ 下雪了,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高兴吗。 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下雪啦,下雪啦。 ) (强调“。 ”要读的更加高兴 ) 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的爪子的不同形状
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 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 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
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规律。 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书) ( a+ b) c=a c+ b c 应用规律。 ( 80+4) 25 35 72+35 28 三、巩固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 ) 里 填上适当的数。 (10+ 7) 6=( ) 6+ 7( ) 8( 125+ 9) =( ) 125+( ) 9 7 48+ 7
么身份。 当你拥有公民身份时,你会关心国家的独立吗。 为 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老师的引导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课堂巩固 : 古希腊 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 A、山峦 海洋 B、河流 山川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