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8课古文二则1内容摘要:
译、背诵课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段玉裁 了解作者。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感悟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通过本课学习,逐步掌握学习 文言文的方法。 本文选自 《 戴东原先生年谱 》 ,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 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 四库全书 》 的纂修官之一。 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走近戴震 • 戴震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 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 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走近朱熹 朱熹( —),字元晦,谥号“徽国公”,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代表作品 《 四书章句集注 》《 楚辞集注 》 ,词结有 《晦庵词 》。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懋堂。 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 早年跟随戴震研读经文朴学,成为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 所著 《 说文解字注 》 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EXIT 把握朗读节奏。 注意朗读语气。 正音 • 难师: • 蕴蓄: • 为: • 几何: • 几二千年 : • 日数: n224。 n y249。 n x249。 w233。 i jǐ jī sh217。 是年 :这一年 乃 :才 盖 :大概,表推测 蕴蓄 :蕴藏,积蓄 就 傅:靠近 休 :停,停止 何以 :以何,凭什么 即 :就 相 去: 距离 几何 :多少 几 二千年:差不多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戴震难师 [清 ]段玉裁 先生 /是年 /乃能言,盖 /聪明蕴蓄者 /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 大学章句 》 ,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 /为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 /为曾子之意 /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曰:“此朱文公 /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 ”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 ”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 /几何时矣。 ”曰:“几 /二千年矣。 ”“然则 /朱文公 /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 /常儿也。 ” 读准朗读节奏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 大学章句 》 ,至 “ 右经一章 ” 以下,问塾师: “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 ” 即问: “ 朱文公何时人。 ” 曰: “ 宋朝人。 ”“ 孔子、曾子何时人。 ” 曰: “ 周朝人。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曰: “ 几二千年矣。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师无以应,曰: “ 此非常儿也。 ” 先生 是 年 乃。20xx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8课古文二则1
相关推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略: 无: 阙: 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稻花香里 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在浓郁的稻花香里,传来了一阵阵青蛙的鸣叫。 好像是在相互讨论着今年的丰收。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淡 ( ) biě xu224。 n zhu243。 y233。 y ji225。 p225。 n shān chōng k242。 u x249。 c236。 n236。 yǒu guǒ hūn xūn qǐnɡ y232。 ni232。 guǎi 224。 n ❷ 多音字、形近字。 咽(
宽容大度,多为他人着想。 7C中小学课件 • 案例一: 小云:我今年读高一,是住宿生,以前从没过集体生活,感觉与同学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同宿舍的几个同学虽说和我的关系不算差,但好像没人当我是知心朋友,有时候她们一起出去玩,也没有叫上我,我觉得自己总是被人孤立,有时候我还感觉他们老是合起来针对我。 为此,我觉得很孤独很烦恼,请问怎样才能改善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呢。 • 案例二
观上是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是句句奚落使君。 以夸耀夫婿压倒对方,使他自惭形秽。 • ( 2)表现她勇敢机智,善于斗争。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夸赞其环境、器物和服饰。 正面描写却避实就虚 的夸赞环境、器物和服饰的目的在于烘托罗敷之美。 为何要极力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写众人的表情是用侧面描写衬托罗敷之美 . 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闻 ( s uǒ ) 昂.首阔步 ( 225。 ng ) ❷ 多音字、形近字。 差( chāi )差事( chā )差错( ch224。 )差劲 猝( c249。 )猝不及防瘁( cu236。 )鞠躬尽瘁粹( cu236。 )纯粹 傍( b224。 n g )傍
亡何 其人亡 以千金寄之 归之 卒辇而致之 (你的) (却) (表顺接) (通“无”) (去世) (代词,代他家) (代词,代友人之子) (代词,代友人之子) 7C中小学课件 词类活用 • 而翁知我 • 卒辇而致之 意动,以 …… 为知己 车子,这里是 “ 用车子运 ” 名词动用 7C中小学课件 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 红 字。 ( 1) 敦 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