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2内容摘要:

介 郑谷 (约 848约 909),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人。 有诗集 《 云台编 》。 淮上,即扬州。 江苏省的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32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 上与友人别 郑谷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 ,我却要往长安而去。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季节。 杨花:飘飞的柳絮。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春天里的 离别 依依惜别的深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36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37 王勃(约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有 《 王子安集 》。 他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齐名,并称“ 初唐四杰 ”,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作者简介 离愁别绪 ,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 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 qu232。 城阙: 五津: 指长安,送别之地。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u224。 n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无为 在 岐路 ,儿女共 沾巾。 q237。 无为: 岐路: 沾巾: 无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