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9课古诗四首3内容摘要:
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 隔着河还在唱 《 玉树后庭花 》。 中小学课件 解词 • 《 后庭花 》 :歌曲 《 玉树后庭花 》 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制作 《 玉树后庭花 》 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中小学课件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 —— 夜景 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朦胧 冷寂 赏析 中小学课件 赏析 • 最后两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明确: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 •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中小学课件 诗人通过写景和叙事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气氛的诗句是: 课堂练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 、于情景交融中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对现实深刻忧虑的两句诗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后庭花 》 中小学课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中小学课件 诗人简介 • 陆游( 1125年 11月 13日 1210年 1月 26日),字务观 , 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 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 好学不倦 ,“ 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 学剑 , 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 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 以诗文作武器 ,反复呼吁国家统一 , 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 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 到当权的投降派谗毁,终于被排挤罢官。 尽管如此,陆游 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 陆游现存诗作约九千三百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 他的诗篇 反映当时的政治得失,社会风格,民间疾苦 等。 中小学课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 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时年诗人68岁 ,他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20xx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9课古诗四首3
相关推荐
“ 如有妄行出入 , 及高言大语者 , 斩之。 ” 城里听不到有人说话声 , 突出空字。 ( 4) “ 空 ” 在空闲。 孔明只带两个小童 ,在城楼上 “ 凭栏而坐 , 焚香操琴 ” 让人感觉空闲。 析读空城计方法 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乃“ 魏之名将 ” 是个狡猾奸诈之人,可他为什么会中计呢。 原因都有哪些。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 1)司马懿谨慎、多疑。 “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
焚香操琴 ” 让人感觉空闲。 析读空城计方法 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乃“ 魏之名将 ” 是个狡猾奸诈之人,可他为什么会中计呢。 原因都有哪些。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 1)司马懿谨慎、多疑。 “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 司马懿不相信眼前是一座空城,就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深知诸葛亮用兵之道,所以中计。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7C中小学课件 析读设计成功原因 (
可填写法,也可填词语等),表达了 心情。 心声的含义: 第一层:指李京京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凡卡爷爷 自己爷爷 奥尔迦 妮儿 ( 回忆 插叙 ) 心声的含义: 第二层: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聆听李京京的心声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李京京。 执著追求 不轻言放弃 天真纯朴 铭记亲情 渴望表达亲情 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43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简介钱学森的主 要经历。 合作探究 钱学森的归国之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阻扰。 明确 : 美国移民局的阻扰;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阅读解密:定向 ——分析 ——归纳法,这是一种归纳要点的题目,做题时,要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定向,就是在文中找到相关区域
海底隧道 ─ 走在竹海裡,竹叶密得教人仰头看不见上空,像走过竹海的海底隧道。 4. 竹的屏风 ─ 有时众竹挡路,像个屏风。 作者用了哪四 個 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 想一想:文章是怎样由竹海景象过渡到竹林人家的。 请找出过渡的段落或语句。 第四段, 我在心里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回过头来 … 钻、越、过、爬 请从第 5段中找出作者从山坞到竹乡的动词,并思考,这些动词有何作用。 说明
方法: 1. 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2. 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 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人物。 3. 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7C中小学课件 问题探讨: ( 1)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 “ 空城计 ” ( 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 “ 空城计 ”的 ( 3)司马懿对诸葛亮的 “ 空城计 ”有何反应。 他为什么不敢进攻 ?他是名将 ,难道在发兵前他没侦察敌情吗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