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鲁教版语文七上第8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3内容摘要:

火使闻一多先生得以在深夜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群蚁排衙: 整齐地排列成行。 文中 指闻一多先生态度十分严谨认真 ,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这两个词意思相近, 都是说闻先生用心极专极深,除了学术研究,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刻苦钻研,硕果累累。 是一个 “ 卓越的学者 ”。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前者指相差得很远,后者指和以前完全相反 (既往:过去)。 这里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后,就由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转变为“ 说了就做 ” ,两种态度截然相反。 第二部分:革命者 1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这里形容闻一多先生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非常昂扬。 1高标: 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形容物体高越青天。 这里指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行为超群出众,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闻一多先生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是一个 “ 大勇的革命者 ”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 1.那时候,他已经 诗兴不作 而研究志趣正浓。 •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3. 1930年到 1932年,“ 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 5.他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那时候,他已经 诗兴不作 而研究志趣正浓。 • “诗兴不作 ” 是文言说法。 “ 作 ” ,起。 “ 诗兴不作 ”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 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是 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 20年代末起,闻 ’ 过了十多年 “ 书斋生活 ”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 1930年到 1932年, “ 望闻问切 ” 也还只是在 “ 望 ” 的初级阶段。 • “望闻问切 ” 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 “ 漂白了的四壁 ”。 • “它 ” 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 漂白了的四壁 ” 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5.他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 何妨一下楼 ” 的主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学 者 革命家 写 《 唐诗杂论 》 写 《 楚辞校补 》 起稿传单 大会演说 说了就做 敢说敢做 言行一致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 17) ( 818) ( 1920) 参加游行 写 《 古典新义 》 ?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 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 有详有略。 作为学者的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