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 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 ? ” ⑨上帝说:我没有 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 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 8 分,每小题 2 分)。 ( ) B. 麦子丰收 2.“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 不能 如所愿的世界。 ”这段话应加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之间。 ( ) A. ② — ③ B. ③ — ④ C. ④ — ⑤ D. ⑤ — ⑥ ⑦ 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哪一个词语 更符合 . . . 句子意思。 ( ) “ 如果麦子 没有考验 ” 这篇短文,相关的名 谚警句 是 ( )。 A.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要 肯登攀 , 寸金难买寸光阴 ,骄傲使人落后 二、问答题( 6 分, 每小题 3 分 ) ⑨自然段中画的 “ ” 的句子,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 , , , , 他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的 收获。 (二 ) 麻 雀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 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 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 麻雀的巢如同半个 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 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 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辽河 秦岭 淮河一线 0℃ 等温线 以南河流 无结冰 现象 结冰期越长 以北河流有结冰 现象 点击左边文本框出现 1月平均气温图,再点击消失 怒 江 河流的含沙量 澜沧江 辽河 秦岭 淮河一线 湿润地区 植被茂密 含沙量小 干旱地区植被 稀少 含沙量大 点击左边文本框出现干湿地区划分图,再点击消失 怒 江 河流的含沙量 澜沧江 辽河 秦岭 淮河一线 季风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含沙量小
从公元前 602年到公元 1938年的 2021多年间,黄河决口 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 26次, 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南下,冲进 淮河 ,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 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具 体 措 施
1 1 200 1000 50000 1. 比较 1: 1000 和 1: 2021 的大小 1: 1000 1: 2021 3. 0 40千米 1: 800000 —— 分母大的,比例尺小。 课堂小结 • 地图语言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 (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1m=100cm。 ) 比例尺的表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文字式
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运动方向 性质 比一比 高纬度大陆 西北风、东北风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季风名称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运动方向 性质 比一比 高纬度大陆 低纬度海洋 西北风、东北风 东南风、西南风 从陆地吹向海洋 从海洋吹向陆地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非 季 风 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 ________ 岭 、 山、 山、 ________山、
AB的面积为 10,那么 DC 的长是( ) A. 4 B. 3 C. 5 D. 【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 ∵ 在 Rt△ ABC 中, ∠ C=90176。 , ∴ BC⊥ AC,即 BC 是 △ DAB 的高, ∵△ DAB 的面积为 10, DA=5, ∴ DA•BC=10, ∴ BC=4, ∴ CD= = =3. 故选 B. 8.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B 的一个内角的度数的 32. ( 1)试分别确定 A、 B 是什么正多边形。 ( 2)画出这 5 个正多边形在平面镶嵌(密铺)的图形( 画一种即可); ( 3)判断你所画图形的对称性(直接写出结果). 23.( 10 分) 如图 ① , △ ABC 中, ∠ ABC= ∠ ACB,点 D 为 BC 边上一点, E 为直线 AC 上一点, 且 ∠ ADE= ∠ AED. (1)试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