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 , 剥开棒冰纸时 , 棒冰周围冒 “ 白气 ” ;现象二 , 在寒冷的冬天 , 户外的人不断呼出“ 白气 ” ,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 A. 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9. 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 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 甲 、 乙 B. 乙 、 丁 C. 甲 、 丙 D. 丙 、 丁 C 10. (2021年南京市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 , 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 , 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 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 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20x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大 镜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正立、放大的虚像 1.放大镜实质就 是一个凸透镜 水放大镜 冰凸透镜 实像和虚像 实像: 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能呈现在光屏上 . 例如: 虚像: 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 例如 : 平面镜成像 放大镜的像 小孔成像. 照相机的像 投影仪的像 “眼睛受
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 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 u和像距 v。 实验步骤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 u,仍使 u> 2f, 仿照步骤 ② 再做 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 和正倒。 记录物距 u和像距 v。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
0两金子。 ” 一个渔夫救他上岸 , 他却只给了渔夫 8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讲信用 , 商人则训斥渔夫贪婪。 后来 , 这个富商坐船时又掉到水里了 , 他又承诺: “ 谁能救我 , 我就给他100两金子。 ” 碰巧上次救他的渔夫也在岸边 ,他对周围的人说: “ 这个人言而无信。 ” 人们听了渔夫的话 , 都没有去救那个商人 , 结果商人就被水淹死了。 一个不讲信用
太阳光) 光束。 由于 光沿直线传播 ,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就会形成阴影区域。 对一些现象的讨论 : 你知道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大的影子是什么吗 ? 生活 物理 社会 光与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 科学家利用 日食和月食 确定了夏、商、周 的具体年代。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对“光沿直线传播”规律就有许多研究,《墨经》中就有关于小孔成像的解释 . 下面我们重温古人观察到的现象 小孔成像是怎么回事
? ↓ → ← ↑ 声音强弱的等级 用 分贝 (dB)为单位来表示。 为了保护听力, 声音不能超过 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声音不能超过 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 50dB。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0dB- 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干扰谈话和工作; 90dB:长期忍受会严重影响听力; 150dB:鼓膜破裂,失去听力。
一般情况下,温度低于熔点,物质处于固态;温度高于沸点,物质处于气态;如果温度在熔点与沸点之间,物质处于液态;如果温度刚好为熔点,则物质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液态,也可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如果温度刚好为沸点,则物质可以是液态,可以是气态,也可以处于液气共存状态。 (特殊: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为水蒸气) 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与放热 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过程 吸热 的有:熔化、汽化(沸腾与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