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14内容摘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题。 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 “ 围脖 ” 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时尚。 “ 围脖 ” 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爱。 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经过商业网站的成功推 广以及微博用户的接力追捧,被迅速制造成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 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 5000 万人,广播用了 38 年,电视用了 13 年,互联网只用了4 年。 微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仅用了 14 个月,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 7000 万。 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 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媒介革命。 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所释放的 “ 微动力 ”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 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 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 在微博的八面风光的背后 ,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功能的宽度与限度。 尼尔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波兹曼看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波兹曼曾认为,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他甚至顽固地认为, 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 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数来自于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 是一样的。 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电视媒介则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 波兹曼的这种观点,不无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微博催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为代价的。 如波兹曼所认为的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刷时代。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 “ 泛读 ”。 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 140 字以内。 在 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是丰盈的,但这种阅读多是视觉层面上的愉悦,属于刺激大脑皮层的浅性观赏。 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典型的走马观花,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在微博所目击的风景, “ 神马都是浮云 ”。 读者享受的只是视觉的漫游,而对于思想和思维的深度操练,微博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 如果不适当控制自己的时间,微博会让你浪费很多时间,毕竟,碎片信息、碎片思考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能提供系统性思想。 微 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