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广东省中山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13内容摘要: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 16— 18题。 老 人 和 鹰 刘国芳 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 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 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 ” 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 ” 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 ” 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 ” 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 ” 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 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能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 ”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 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 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 老人叹起来了。 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 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 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 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 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 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 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 ” 儿子说:“看到了。 ”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 ” 儿子说,“大概是吧。 ” 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 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 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 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 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 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 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 ” 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 ” 孩子说: “那不是鹰,那是风筝。 ” 老人说:“胡说,风筝我还看不出来呀,那就是鹰。 ” 孩子说: “我没胡说,那就是风筝,不信,到河边去看。 ” 老人真去了河边,近了,老人果然看见几个人在放风筝。 几个人也是老人,但 他们很矫健,在河边跑来跑去。 把像鹰的风筝放得跟真的一样。 老人后来走到了他们中间,老人说:“我以为是真的鹰在天上飞哩。 ” 一个老人说:“好多人都这么说。 ” 老人又说:“你们怎么能把风筝放得这么好。 ” 一个老人说:“你也能。 ” 老人说:“我也能。 ” 一个老人说:“真的能,只要天天放,就能让你的鹰也飞在天上。 ” 老人这天真买了风筝,也是那种像鹰的风筝。 那几个老人,教老人放,但老人还是不会。 老人有些灰心了,几个老人安慰他:“慢慢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 ” 老人点点头。 老人后来天天到河边去放风筝,老人开始走的很慢,慢慢地,老人就能走快了。 再后,老人也能跑了。 老人的风筝或者说老人想放飞的鹰开始了飞不起来,多放了几次,鹰就飞起来了。 到后来,老人也可以让他的鹰在天上盘旋或往下俯冲。 看着头顶上的鹰飞来飞去,老人觉得开心。 一天, 老人把鹰放飞在天上时,忽然来了几只真的鹰,几只鹰都是老人的鹰引来的。 老人看见了那几只鹰,老人以为是同伴放的,但不是,他们还没开始放。 那几个老人,也看见了几只真的鹰,他们跟老人说:“你的鹰引来了真的鹰了。 ” 老人说:“是真的鹰吗。 ” 他们说:“是真的。 ” 老人说:“肯定是我们乡下的鹰飞来了。 ” 老人说着,笑了。 笑着时,老人一颗心跟了鹰去,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 《 光明日报 》 ( 2021年 12月 28 日 第 13版) 16. “鹰”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 4分) 17. 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 5分) 18. 结合小说的内容,指出本文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刻画“老人”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2l题。 命运多舛却不埋怨 张春雷 夏静 “南有张培刚,北有马寅初,两人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知识贡献。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这样评价张培刚。 然而,这位令国内外众多著名经济学家为之脱帽致敬的经济学家,正当壮年、最富创造力的 30 多年里,却是在养牛、种地、盖房子中度过的。 然而,他并没有因饱受磨难而后悔回国。 已故经济学家董辅礽曾经说,张老师的学术思想,像一颗流星,在 20世纪中叶的天空划出一道炫目的亮光之后,旋即泯灭了。 1946 年,张培刚从哈佛回到国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诚如他后来所说的,“我当时就想切实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但是还不 懂得不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我的那套理论并无实现前提”。 直到 1948年,张培刚应邀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和研究员工作期间,先后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冀朝鼎、许涤新等人,通过他们的介绍,读了毛主席的著作,后来又认真研究了《资本论》,思想豁然开朗,认为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实现工业化。 1949 年春,张培刚毅然辞去了联合国的职务,谢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放弃了舒适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报酬待遇,回到武汉迎接解放。 解放后,张培刚在武汉大学担任过校委会常委、总务长兼经济系主任、代理 法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家决定在武汉建立一所工学院。 1952 年底,张培刚被任命担任正在筹建中的华中工学院(后改为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建设规划办公室主任。 “他们认为我是从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回来的,学的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教书用不上,但人还可靠,就被调来筹建华中工学院。 ”张培刚生前回忆说。 “他是为华中工学院选址的人之一,那时候这里是三个村庄,都是农田和无数坟场。 ”张培刚 夫人谭慧向记者回忆说,作为基建主任,他当时的首要工作就是劝农民搬家迁坟,几乎一天到晚在工地上。 从写论文到搞基建,这位经济学大师的学术研究中止。 由于和西方的隔绝,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培刚并不知道发展经济学在国外悄然兴起。 1956年,两位智利学者来到北京,要求见 Pei kang Chang(张培刚)。 接待者不知道谁叫“背钢枪”,辗转找到武汉,才吃惊地知道工地上的基建主任便是。 出于国际形象的考虑,领导把张培刚安置在一个临时招待所里。 一则没有一本经济学的书做“道具”,二则担心被安上“间谍”的罪名,张培刚只应酬了几句就把智利来访者打发走了。 此时他才知道,他的博士生论文《农业与工业化》刚出了西班牙文版本,在南美洲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后听说了这段历史,经济学家张五常。20xx广东省中山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13
相关推荐
纤 . 毫毕现 (xiān) D. 寥落 囤 . 粮 (tn) 鸠 . 占雀巢 (jiū) 引 吭 . 高歌 (h225。 ng) 17. 下列词语中 , 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销赃 水蒸气 见危授命 付 梓 . (zǐ) 骀 . 荡 (d224。 i) 瑕瑜互 见 . (xi224。 n) B. 简捷 流线形 绠短汲深 咯 . 血 (kǎ) 恫 吓 . (xi224
具 : 准备 B. 寻. 为窦建德所攻 寻 : 不久 C. 陷. 于建德 陷 : 拘捕 D. 绩 雪. 涕致辞 雪 : 擦拭 7.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固辞王爵 , 乃. 封舒国公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 , 乃. 谢客就车 B. 岂不胜数千里长城 也.。 徐绩感德推功 , 实纯臣 也. C. 附属籍 于. 宗正齐人勿附 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题。 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 “ 围脖 ” 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时尚。 “ 围脖 ” 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爱。 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经过商业网站的成功推 广以及微博用户的接力追捧,被迅速制造成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 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 5000 万人,广播用了 38 年,电视用了 13 年,互联网只用了4
炸弹了。 另一面是破裂面, 巉 削凹凸,有些部分像峭壁,有些部分像危岩,锋棱锐利得同刀口一样。 ④江湾一带曾因战事炸毁过许多房子,炸杀过许多人。 仅就立达学园一处说,校舍被毁的过半数。 那次我去时瓦砾场上还见到未被收殓的死尸。 这小小的一块炸弹裂片,当然参与过残暴的工作,和刽子手所用的刀一样,有着血腥气的。 论到证据的性质,这确是“铁证”了。 ⑤我把这铁证放在案头上作种种的联想
流用各种特殊的方式照料她。 回来她逐渐恢复了正常。 每当我经过她房间时,总会看到凯特坐在椅子里,腿上放着那本大 相册 . . ②,神情悲伤地瞅着相册中的查尔斯。 就寝的时候是凯特一天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有一次,我看着她睡了一小时后才走,可当我又经过她的房间时,却发现她依然大睁着双眼,凝视着天花板。 几个星期过去了,情况仍没有好转。 她像是很烦躁,又很害怕( 1)。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 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 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 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 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 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 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 跟在后面。 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 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