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浙江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五传统文化复习检测内容摘要:
,后来代称国家; “ 庙堂 ” 是指朝廷; “ 桑梓 ” 代指家乡。 C.四马一车为 “ 乘 ” ,一人一马为 “ 骑 ” , “ 三军 ” 是军队的统称,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 D. “ 表 ”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2. [2017 北京房山区模拟 ]在 “ 走近清明 ” 主题班会上,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 请你帮他分析这副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 , 古时一姓陈的才子 , 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 一年清明节 , 两人路过一湖畔 , 姓陈的才子吟道: “ 日临________, 清明水底见重阳。 ” 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 , 脱口而出: “ 风起大寒 , 霜降屋檐成 ________。 ”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 “__ ① __”“ 清明 ”“ 重阳 ” 三个节日,下联巧嵌 “ 大寒 ”“ 霜降 ”“__ ② __” 三个节气。 上联是 __③ 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 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你认为 ①②③ 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① 端午 ② 小雪 ③ 丽日 B. ① 中秋 ② 大雪 ③ 丽日 C. ① 端午 ② 大雪 ③ 水清 D. ① 中秋 ② 小雪 ③ 水清 3. [2017 邵阳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中 “ 既加冠 ” ,表示人进入成年。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 古时称八九十岁为 “ 耄耋之年 ” ,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B.《湖心亭看雪》中 “ 是日,更定矣 ” 一句中, “ 更定 ”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 “ 觥筹交错 ” 中 “ 觥筹 ” , “ 罍而歌者 ” 中 “ 罍 ” , “ 衔觞赋诗 ” 中 “ 觞 ” , “ 金樽清酒斗十千 ” 中 “ 樽 ” 都是 “ 酒杯 ” 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 如 “ 三尺 ” 指代 “ 法律 ” , “ 寸管 ” 指代。20xx年浙江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五传统文化复习检测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孟浩然《过故人庄》 )思家难归时,将士借酒消愁: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失意孤寂时, “ 诗仙 ”邀月同饮: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李白《月下独酌 (其一 )》 ]可谓诗中有酒,酒中寄情。 (三 )古诗文名句默写检测
荀息曰: “ 九层之台 , 三年不成 , 男不耕 , 女不织 , 国用空虚 , 邻国谋议 ⑩ 将兴 , 社稷亡灭 , 君欲何望。 ” 灵公曰: “ 寡人之过也 , 乃至于此。 ” 即坏九层台也。 (选自《说苑》 ) 【注】 ① 淳于髡 (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② 韩子卢:韩子 , 韩国;卢 , 良犬名。 ③ 东郭逡 (qūn):东郭 , 东城;逡 , 狡兔名。 ④ 罢:通 “ 疲 ”
O 的切线. 25.( 12 分)某宾馆有 50 个房间供游客居住,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为 180 元时,房间会全部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每增加 10 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如果游客居住房间,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 20 元的各种费用. ( 1)若每个房间定价增加 40 元,则这个宾馆这一天的利润为多少元。 ( 2)若宾馆某一天获利 10640 元,则房价定为多少元。 (
特 ]模拟名著阅读。 (1)五四运动后, “ 小诗 ” 曾盛行一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通过对《繁星》《春水》的阅读,你认为小诗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下面这首小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成功的花 ,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
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如何与母 偕 . 行 (一同,一起 ) B.西南 绝 . 域 (阻断,与世隔绝 ) C.宗元 谓 . 所亲曰 (告诉,对 „„ 说 ) D.时人 义 . 之 (正义 ) 2.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 ) A.请 以 . 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 以 .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 于 . 京师 受任 于 . 败军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