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9新闻科普类文本阅读word练习题内容摘要:

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 3) 主题新颖:体现时代最强音 —— 诚信、正能量、民族团结,“一带一路”。 二、 【 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心 深处有丰碑 于 良 2021年 4月 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 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 李保国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候来村里作指导啊。 ”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 内丘县岗底村农民杨会春,脑子转得有点慢。 教苹果套袋技术时,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 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 ”。 后来,杨会春成了行家,十里八乡的果农都请他当师傅。 种苹果再加上技术服务,他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 班 800 多场,培训人员 9 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 28. 5亿元。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的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 去 年 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市做课题研究。 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邀请他去村里作指导。 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但面对邀请,他答应了下来。 可是第二天一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 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 ”李保国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还是绕道走吧。 ”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 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 ”诚恳地道歉后,他就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山里的农民这么谦逊和气,让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等等。 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事情,又没有说清楚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35 年 来,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 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李保国更忙了。 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给他们的乡镇、村庄作规划。 他能多去一个地方,绝不少去一个。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 了 4000亩苹 果园。 我劝他说:“你这样干太辛苦了。 ”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 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能增收 8000元, 4000亩地是多少啊。 3200万。 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 ” 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 采访时见到他的遗物,十几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奔波忙碌的行程。 仅 从 2021年 1月到他去世的 101天 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 7860公里。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 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 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 是什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 4万 公里、 200多 天扎在农村。 是什么支撑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 有如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为民的百姓情怀,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不尊崇他呢。 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 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摘编自 2021年 6月 13日《河北日报》) 4.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一语,暗示出李保国平时与老乡们联系之紧密、感情之深。 B. “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等和手机通讯录中的名字一样,是李保国怕农民说不清,取“模式”为名方便指导。 C. 开篇写人们为李保国办理丧事,结尾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前后照应,既暗示了丧事的办理 —— 因为坟上是要立碑的,又突出了他所建立的功业。 D. 倒数第三段以一组问句构成排比,引发人们思考,紧接着下一段用一句话进行回答,这句话 单独成段,突出了李保国崇高的思想境界。 【答案】 B 5.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培训班 800多场,培训人员 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 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山区农民实现增收 28. 5亿元”,突出李保国之辛苦及工作卓有成效。 B. “外出时 间就达 62天,行程 7860公 里”以去世前的一组数据,突出他为了农民脱贫,像个“拼命三郎”一样工作着。 C. “一亩地就能增 收 8000元, 4000 亩地是多少啊。 3200万”这是李保国在计算自己的劳动效益,主要是突出他的自豪感。 D. “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 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一天多”“小灶”主要目的是突出杨会春的脑子转得慢。 E. “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通过强调时间,表现出李保国急农民所急,不让农民空等的品质。 【答案】 CD 【解析】 本题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 C项,主要不是突出自豪感,而是突出他心里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农民脱贫的事放在第一位。 D项, 主 要是突出李保国在教学时的耐心。 这两个选项特别注意“主要”二字,事例本身就是赞扬李保国的。 6. 为了表现李 保国的精神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说明。 【答案】 ① 细节描写,如电话通 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