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8传记类文本阅读word练习题内容摘要:

2.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 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 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 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 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 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答案】 CD 3. 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答案】 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 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 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 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 【解析】 题干问的是“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对诗词研究的贡献”是筛选信息的方向,考生应到文中找出叶嘉莹在诗词研究方面的付出和获得的成就、取得的影响。 第三段“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第四段“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 10 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 金’”,第五段“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半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第六段“她教书 70年,留下来的讲课、演讲录音,有 2021 小时以上”。 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二 、 【 2017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佩:有一种力量叫温暖 方黑虎 2017年 1月 12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离退休教授李佩先 生在平静中走完了 99年的生 命历程。 李佩因其一生曲折而传奇的经历被誉为“中科院的玫瑰”“中国最后的贵族”。 我们在她身上冠以美丽、典雅、无私、奉献、淡定、从容、坚毅、勇敢等形容词都不为过,但是从李佩先生穿越世纪的生平轨迹来说,也许“温暖”更能够诠释一位中华民族女性代表人物的性格。 1956 年,李佩、郭永怀夫妇携手归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郭永怀全身心投入了中科院力学所的 研究和领导工作之中,李佩拒绝中科院外事局的重要岗位,从容回到离中关村宿舍更近的中科院西郊办公室上班,以便更好地支持郭永怀。 那时候,中关村聚集了 中科院一大批海外归来的学者。 这些归国学者在国外生活多年,早已形成了西式餐饮的习惯,但当时条件艰苦,整个北京地区也很难买到西式糕点。 李佩观察到这一点后积极奔走, 1957年 4月,中关村茶点部正式营业,不仅提供各种西点和冷热饮,还布置了茶座,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周末来此小聚,也给这些归国学者们带来了许多温暖。 李佩为人热情活跃,和邻里关系非常融洽,经常会在节假日邀请邻居们到她家中小坐,家中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1960 年,李佩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任教,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事业。 李佩在学生的回忆里是和蔼而又严格的, 讲台上的气质非常好,衣着质朴大方。 “我们清楚地记得在课堂提问中,你是如何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我们的”,中国科大 1963级研究生英语甲班全体同学在给李佩的信中对老师的耐心和严格深有体会,他们还记得老师对几个学习后进的同学进行了定期的个别辅导。 他们回忆了李佩如何认真批改作业,如何细致讲解疑难问题,从中感受到李佩老师温暖的力量。 1966 年“文革”开始后,很多科学家受到批判打击。 李佩和郭永怀依然保持着学者的气度和善良,他们邀请受到打击的林鸿荪研究员夫妇到自己家居住,李佩甚至还去看望那些被批判的科学家及其家属。 这样的 举动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很容易把自己牵连进去。 1968 年的冬天,灾难从天而降,郭永怀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郭永怀的助手、顾准的女儿顾淑林回忆:“她极其镇静,大家见到后几乎没说一句话,屋子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晚上我陪李先生睡在同一个房间。 那一个晚上李先生完全醒着。 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李佩没有被悲痛击倒,丧礼后继续参加工作,还要接受“造反派”的审查,她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只是美丽的容颜之中增添了几丝白发。 1978年,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李佩接受严济慈院长的邀请,出任外语教研室主任。 她手下只有三名刚报到的北大毕业生,面对 800多 名研究生开设外语课,这几个人远远不够,招募外语教师刻不容缓。 李佩慧眼识英才,许多没人敢要的“右派”来到了英语教研室:人民大学原英文教授许孟雄,划成“右派”后在中学英文教师补习班上课,被她请来了;北京大学原英文教师黄继忠被下放到银川,也被她设法调入北京请来了。 李佩自己回忆说:“我去科学院信访办找申诉的人,看有没有愿意到科大教英语的。 ”李佩顶住压力四处奔走,为那些身处逆境的外语教学人才打开了一扇 正常生活的大门,研究生院的学子们由此受益终身。 1979 年中国政府已经向西方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但国家财政拿不出大量外汇,出国留学难于上青天。 此时,受邀来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任教的外籍教师 Mary 小姐向李佩介绍美国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一些大学向研究生提供资助。 李佩从中看到了大批优秀学子成功留学的希望,立即向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平请示,要鼓励学生自费出国留学。 在研究生院的默许下,李佩向同学们积极宣传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不到一年,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各大学获得了奖学金,飘洋过海留学美国,开启了当代中国的自费留学潮。 1996 年,更大的悲痛袭击了 78岁的李佩,女儿郭芹因病医治无效离她而去。 几天之后李佩提着录音机出现在研究生院的讲台之上,继续她的英语教学工作。 校园里,李佩孤单柔弱的身影里迸发出来的力量愈发使人敬仰。 1998 年,李佩离开了教学岗位,却没有放慢她奉献社会的脚步。 她创办并主持每周一次的“中关村专 家讲坛”,到 2021年总共办了 600多场。 其内容涵盖时世政治、古代文学、文化艺术、科普、健康、社会科学与法律等众多领域。 前来演讲的有各个领域的名人名家。 这些高质量的讲座不仅温暖了中关村的退休老人,很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94 岁时, 李佩在中科院力学所又开启了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