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7非连续性材料阅读word练习题内容摘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 30 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 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 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 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 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 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 —— 匠心。 “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 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 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 “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 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 “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 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 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 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 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答案】 D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 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件,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E. 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A项,材料二中“初心”是指做工匠的初衷、最初的原因。 不是指孩子的心思。 C项,“三则材料都说出精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 ‘ 工匠精神 ’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法错误,只有第三则材料说“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 ”。 E 项,“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说法错误。 根据材料三,应该是中国“匠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6. 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答案】 ( 1)关系:两者是辩证关系。 优秀是卓越的基础条件,卓越是优秀的升华。 ( 2)分析:优秀技能是基础,尽善尽美的品质是升华;标准苛刻关注细节是基础,精益求精,百年品牌的卓越追求是升 华。 ①日本工匠的奇迹来自于他们优秀的工艺技能;同时他们追求尽善尽美,执着于职人荣誉,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跨越优秀,最终创造奇迹。 ②德国制造基业长青始于他们标准苛刻、关注细节的优秀品质;同时,德国人精益求精,梦想成就百年品牌,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在各领 域一骑绝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部时 间 4月 7日上午,美国中车麻省公司 33名当地员工踏上了前往中国。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7非连续性材料阅读word练习题
相关推荐
2.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 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 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 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
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 3) 主题新颖:体现时代最强音 —— 诚信、正能量、民族团结,“一带一路”。 二、 【 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心 深处有丰碑 于 良 2021年 4月 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 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 父升,官参政。 铣举弘治十八年 进士 . . ,选庶吉士,授编修。 预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 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 瑾败,召复故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 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 国子监 . . . 祭酒。 嘉靖三年集议大礼,久不决。 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
176。 , 此时时针转动了 150176。 =176。 , 则时针和 3 之间还有 30176。 ﹣ 176。 =176。 , 故时针和分针之间夹角为 30176。 2+176。 =176。 . 故选 A. 8.( 3 分)在矩形 ABCD 中, AC, BD 相交于 O, AE⊥ BD 于 E, OF⊥ AD 于 F,若BE: ED=1: 3, OF=3cm,则 BD 的长是( ) cm.
若 ∠ DAO= 105176。 , ∠ E= 30176。 : ① 求 ∠ OCE 的度数; ② 若 ⊙ O 的半径为 2,求线段 EF 的长. 22.二次函数 y1= (x+ a)(x- a- 1),其中 a≠0. (1)若函数 y1的图象经过点 (1,- 2),求函数 y1的表达式; (2)若一次函数 y2= ax+ b 的图象与 y1的图象经过 x 轴上同一点,探究实数 a, b
到沉淀 g。 ③ 取 50 mL 废液,加入某试剂调节 pH 至 ,使其中 Fe3+ 完全转化为 Fe(OH)3 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冷却后称重得 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根据实验 ① 数据,可以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 Fe2+ B.根据实验 ② 数据,要完全回收 50 mL 废水中的铜,至少要加入 g 铁粉 C.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 c(Fe2+ ) = mo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