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 还是 “ 两项 ”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 比如本题中,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B 项 “‘ 大连光源 ’ 大大促进了 ”说法错误 , 原文是 “ 必将大大促进 ” ,选项把未然说成了已然。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 “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 ,要求选出的是 “ 正确的 ”“ 两项 ”。 A 项 , “ 时效性 ” 应改为 “ 权威性 ” ; B 项 , 材料一没有“ 描写的表达方式 ” ; E 项 , 强加因果。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 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 “ 词语 ”“ 句子 ”“ 文段内容 ” 和 “ 主旨 ” 的分析。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作答时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三则材料对 ‘ 大连光源 ’ 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作答时要从先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如料一讲 述的是大连光源给原子拍视频的原理;材料二讲述的是自由电子激光的应用前景和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的重大意义;材料三讲述都是大连光源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与科学家们的密切联系。 然后将这三则材料内容放在一起比较,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侧重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 进士举,初为芮城 尉 .。 大足元年, 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 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 遍馈从官。 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 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 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 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 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 日用恐祸及己。 知玄宗将图义举, 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 玄宗尝谓曰: ‚ 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 ‛ 日用曰: ‚ 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 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 ‛ 及讨平韦氏,其夜,令 权知 雍州 . . 长史事。 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 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 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 因入奏事,言: ‚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 上曰: ‚ 诚如此, 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 ‛ 日用曰: ‚ 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 庶人孝, 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 社稷 . .。 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 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 ‛玄宗从其议。 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 检校 . . 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 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 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 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 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 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 崔日用》有删节)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公主谋逆 /有期陛下往 /在宫府欲有讨捕 /犹是子道 /臣道须用谋用力 /今既光临大宝 /但须下 /一制谁敢不从 /忽奸宄 得志 /则祸乱不小 B.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 /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 /犹是子道 /臣道须用谋用力 /今既光临大宝 /但须下一制 /谁敢不从 /忽奸宄 /得志则祸乱不小 C. 太平公主谋逆有期 /陛下往在宫府 /欲有讨捕 /犹是子道臣道 /须用谋用力 /今既光临大宝 /但须下一制 /谁敢不从 /忽奸宄得志 /则祸乱不小 D. 太平公主谋逆 /有期陛下往 /在宫府欲有讨捕 /犹是子道臣道 /须用谋用力 /今既光临大宝 /但须下 /一制谁敢不从 /忽奸宄 /得志则祸乱不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 县尉、都尉、卫尉、太尉。 文中的 “ 芮城尉 ” 和 “ 新丰尉 ” 是指同一级别的官员。 B. 雍州,历史上的九州之一,在秦汉隋唐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文中崔日用被暂时任命为雍州长史,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 C. 社稷,社稷本义是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安定和丰收,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 检校,检校之衔始于晋朝,最初有审查、核实的职责,后来指在本官之外暂时兼任他职,朝廷对宠信、敬重的大臣多加此名。 12. 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 很快。 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 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 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 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 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 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 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 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 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 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 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 ( 2)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 【答案】 10. C 11. A 12. D 13. ( 1)于是(崔日用)通过和尚普润、道士王晔秘密到籓邸去拜见,表示愿意为此效劳,暗中辅佐拥戴玄宗。 ( 2)崔日用和中书侍郎薛稷有了矛盾,两人在中书省内忿怒相争,因此(崔日用)被改任为雍州长史,停止参与管理朝中事务。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太平公主早就想谋逆了,陛下过去住在王府,想要讨伐逮捕她,尚且有子道、臣道的限制,必须用计谋,借助外力。 现在您已经登上天子之位,只需下一道诏令,谁敢不听从呢。 万一让犯法作乱的 坏人暂时得逞,那么危害一定很大。 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 “ 谁敢不从 ”。 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 陛下 ”“ 宫府 ”“ 子道臣道 ” 等即可作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 A项,文中崔日用因为善于讨好上官,受到宗楚客的推荐,被从 “ 芮城尉 ” 破格提拔为 “ 新丰尉 ” ,由此可见两者官衔不同。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 项, “ 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 ” 与原文内容不符。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 “ 因 ” , 通过 ; “结纳 ”, 效劳 ; “翼戴 ”, 辅佐拥戴。 第二句得分点: “ 不协 ”, 有了矛盾 ; “忿竞 ”, 忿怒相争 ;“知 ”, 管理。 参考译文: 崔日用,是滑州灵昌人,他的先祖从博陵迁居到此。 崔日用进士及第,一开始做芮城尉。 大足元年, 武则天巡视长安,中途驻扎在陕州。 宗楚客当时为陕州刺史,崔日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