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 请简要分析。 【答案】 7. B 8. BD 9. ① 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② 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挥我国中医药自主知 识产权优势,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等问题。 ③ 提升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注册,保护知识产权。 【解析】 7. 试题分析: A 项 , 偷换概念,把原文中的 “ 中成药 ” 换成了 “ 中医药 ”。 C 项 , 曲解文意,原文 “ 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 ” 并非是说 “ 国际话语权丢失 ” 是已成事实。 D 项 , 夸大意义,原文内容是 “ 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 并非选项所说 “ 备受世界推崇 ” 了。 8. 试题分析: A项 , 材料一和二引用数据较为精确,但材料四引用数据有概数,并不精确,如 “ 1200 多个 ”“ 50 多万 ”。 C 项 , 强加因果。 E 项 , 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叙述顺序不同,材料一是顺叙,材料四是倒叙。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的内,题目要求 “ 中医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 ” ,通过材料的内容看,材料三和四相关中医的发展问题,材料一和四是发展的优势,而关键是有材料三种的 “ 产权问题 ” 引起的。 根据材料三分析即可。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此题注意根据材料三的相关论述分析 “ 知识产权 ” 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 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 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及高贵乡公讲 《尚书》 . . . . ,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阼,拜 太傅 . . ,进爵为公。 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 “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 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朕甚嘉之。 ”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诏曰: “ 太傅可谓朝之俊老,众所具瞻者也。 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 而公屡以年高疾笃,致仕告退。 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 譬彼涉川,罔知攸济。 是用未许,迄于累载。 夫功成弗有,上德所隆,成人之美,君子与焉。 今听其所执,以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 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 其 赐几杖,不朝。 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 若朝有大政,皆就谘之。 ”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咸宁初,有司奏,冲与安平王孚等十二人皆存铭太常, 配食 . . 于庙。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三》)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 /克平宇宙 /推述勋劳 /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 /作誓藏之宗庙 /副在有司 /所以明德庸勋 /籓翼王室者也 / B.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 /克平宇宙 /推述勋劳 /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 /藏之宗庙 /副在有司 /所以明德庸勋 /籓翼王室者也 / C.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 /克平宇宙 /推述勋劳 /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 /作誓藏之 /宗庙副在有司 /所以明德庸勋 /籓翼王室者也 / D.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 /克平宇宙 /推述勋劳 /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 /藏之宗庙副在 /有司所以明德 /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 叫做《尚书》,意思是 “ 上古之书 ”。 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B.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 汉代复置,次于太师。 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 C. 三俊,指汉兴三杰萧何、张良、樊哙,他们在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业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刘邦曾说: “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D. 配食,即附祭,配享。 在祠庙中祔祭, 祔祀。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 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 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能够配享太庙,于人臣而言是一种殊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冲出身寒微,真率自守。 他出身寒微,又不追求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 直到魏文帝做太子时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他才走上仕途。 B. 郑冲耽于经史, 博究 儒术。 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时,他曾手执经书亲自讲授;后来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他的意见。 C. 郑冲清恬寡欲,德行儒雅。 他举动必定遵循礼仪,吃穿上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谋求钱财产业,哪怕官职的品级达到台辅一级,也不参与尘俗之事。 D. 郑冲忠于职守,身后哀荣。 因郑冲是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晋武帝多次拒绝了郑冲的致仕的请求。 郑冲死后,皇帝在朝堂致哀;咸宁初年,得入太庙附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 譬彼涉川,罔知攸济。 ( 2)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 【答案】 10. B 11. C 12. D 13. ( 1)若依从了您的志愿,那么我向谁去询问计策呢 ?就像徒步过河,不知从何处下水。 ( 2)古代的圣明君王,钦佩恭敬国中老臣,效法他们的行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来弥补自己的缺漏。 【解析】 10. 试题分析: “剖符作誓 ” 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要断开, “ 宗庙 ” 作前句的状语, “ 副 ”另一陈述对象,前面的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 “ 剖符作誓 ” 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要断开,“ 宗庙 ” 作前句的状语, “ 副 ” 另一陈述对象,前面的断开。 11. 试题分析:汉兴三杰是韩信、萧何、张良。 12. 试题分析:晋武帝拒绝郑冲的致仕请求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元老重臣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还有希望他能继续辅佐自己,光大帝业的考虑。 (以偏概全)。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 “ 惟 ” 译为 “ 若 ” , “ 孰与 ” 译为 “ 向谁 ” , “ 涉川 ” 译为 “ 过河 ” , “ 哲王 ” 译为 “ 圣明君王 ” , “ 祗 ” 译为 “ 恭敬 ” , “ 宪 ” 译为 “ 效法 ”。 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荣阳开封人。 出身贫寒低下,超越常人树立节操,清静恬适少有欲望,潜心研究经史,对儒学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 有资质声望,举动必定遵循礼仪,真率自守,不求取乡里人的美誉,因此州郡很久没有对他加以礼遇。 等到魏文帝为太子时,访求推举微贱的人才,任命郑冲为文学(掌管教化之事的官),多次升迁为尚书郎,又出京补任陈留太守。 郑冲以儒雅为美德,在职位上没有有才干有气度的声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谋求资财产业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任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任司空。 高贵乡公讲习《尚书》时,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 不久转任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授他为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为寿光侯。 郑冲虽然官级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