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概念,又能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根源。 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例题和练习的作用,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旋转变换》具体教学设计: [ 例 1] 如图 3, △ ACB 与 △ ADE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ACB和 ∠ ADE都是直角,点 C在 AE 上, △ ACB 以某个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与 △ ADE 重合。 ( 1)请指出其旋转中心与旋转角度; ( 2)如果再将图 3作为 “基本图形 ”绕着 A 点顺时针连续旋转组合得到图 4,那么图 4是图 3通过几次旋转组 合得到的。 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答案:( 1)旋转中心是点 A,旋转角度是 45176。 ; ( 2)图 4是图 3绕着 A点顺时针通过 3次旋转组合得到的,旋转角度分别为 90176。 、 180176。 、 270176。 图 4 例 1由学生独立思考、发言讨论完成,我通过激励性评价明确正误。 通过例 1的讲解,使学生巩固旋转的概念,初步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 完成例 1的教学后,我用动画把图 4补充成一个漂亮的风车图案 (图 5),用这个实例说明旋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许多美丽的图案可以由旋转设计而成。 当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开始例 2的教学。 例 2是请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作图,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小题组成。 [ 例 2] 请按照 题目要求完成作图。 ( 1)如图 6,画出 △ ABC 绕点 C逆时针旋转 90176。 后的三角形。 分析:假设点 B、 A的对应点为 B′、 A′,则 ∠ BCB′ 、 ∠ ACA′ 都是旋转角,且 ∠ ACA′= ∠ BCB′=90176。 , CB′=CB, CA′=CA. 答案:见图 7. 第( 1)小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会按题目给出 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 2)如图 8, △ ABC 绕点 C顺时针旋转后,点 B的对应点为点 B′,试确定点 A的对应点的位置,并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假设点 A的对应点为 A′,则 ∠ BCB′ 、 ∠ ACA′ 都是旋转角,且 ∠ ACA′= ∠ BCB′=90176。 , CB′=CB, CA′=CA. 答案:见图 9. 第( 2)小题是在第( 1)小题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一组对应点找到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并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 3)如右图, △ ABC 绕点 C顺时针旋转后, B的对应点为点 B′。 试确定点 A的对应点的位置,并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假设点 A的对应点为 A′,则 ∠ BCB′ 、 ∠ ACA′ 都是旋转角, 且 ∠ ACA′= ∠ BCB′ , CB′=CB, CA′=CA. 解: ① 联结 CB′; ② 以 AC 为一边作 ∠ ACF ,使 ∠ ACF = ∠ BCB′ ; ③ 在射线 CF上截取 CA′= CA; ④ 联结 B′A′. 下图中的 △ A′B′C 就是 △ ABC 绕点 C按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 第( 3)小题是在第( 2)小题的基础上,当旋转角不再是特殊角、同时没有网格背景时,使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一组对应点找到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并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通 过例 2的教学,使学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步骤,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独立画出图形再进行小组交流,并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叙述作图过程。 完成例 2的教学后,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图过程进行小结:如何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评价,师生达成共识:按题目要求找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和旋转的对应点是作图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多角度地认识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将课本的练习第 2题改编成了一道 开放性的拓展练习。 [ 拓展练习 ] 如图 10,点 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这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哪个 “基本图形 ”以点 O为旋转中心,经过怎样旋转组合得到的。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看哪个小组得到的方案最多。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展示各种方案: ( 1)图 11和图 12是分别 以 “等边三角形 ”、 “折线 ”为基本图形,以点 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 5次组合得到的,旋转角度分别为 60176。 、 120176。 、 180176。 、 240176。 、 300176。 ( 2)图 13和图 14是分别以 “一个内角为 60176。 的菱形 ”、 “一个底角为 60176。 的等腰梯形 ”为基本图形,以点 O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 4次组合得到的, 旋转角度分别为 60176。 、 120176。 、 180176。 、 240176。 通过这道拓展练习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浓缩概括、重点提炼,运用得好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课堂小结要突出如下的几个方面:重点知识的回顾、典型思想方法的归纳、易混易错内容的提示以及学生学习中的突出感受等。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也不必面面俱到。 《旋转变换》具体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 ……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 学生在自由讨论、发言补充的过程中,回顾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结合学生的发言,我给出评价和指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能正确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动脑筋,就能用数学知 识。中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教学服务工作,提 高服务意识,加强学籍管理,当好调度和调控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认真听课、课后及时作业的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合作学习、质疑问难、规范书写、注重积累、乐于自学、勤于操作的能力及品质。 一是要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题型;二是要发挥团队智慧,取长补短;三是扎实基础,强化训练;四是加强家校联系
三八 妇女节的由来: 1903 年 3 月 8 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 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 1910 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 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
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 自此以后,工笔 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 他们主张 “ 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 ” ,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 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 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
师边讲边填下表: 阶梯、界线 主要地形 平均海拔 第一阶 梯 高原 4000M 以上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1000- 2021M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500M以下 学生作图:课本第 23 页的活动 1,在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界线的名称。 科用地图的特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展开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