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20xx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点专项复习内容摘要:

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 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3)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 “ 民本 ” 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 “ 民本 ” 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易错起源 理学 → 心学 → 明清之际儒学 —— 从三教并行到儒学的转型与扬弃 例 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 灭佛 ”。 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 C 【变式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 吾所谓道也,非向 (先前 )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 “ 新儒学 ” 的先河。 ——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答案】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解析】 第一小问,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小问,宋明理学 “ 认为周公、孔 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 ,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名师点睛】 1.宋明 —— 理学、心学 (吸收、改造、转型 ) (1)背景: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2)程朱理学 ① 主张: “ 天理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要把握 “ 理 ” ,就需要 “ 格物致知 ”。 ② 影响: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3)陆王心学 ①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 “ 心即理也 ” ,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 ② 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 ,认为 “ 良知 ” 就是 “ 本心 ” 和 “ 天理 ”。 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4)评价: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明清 —— 早期启蒙思想 (儒学批判中新发展 ) (1)背景 ① 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② 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 思想:西学东渐的影响。 (2)概况 ① 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说教。 ② 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③ 顾炎武提出 “ 经世致用 ” 的主张。 ④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如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 一家之法 ” ,顾炎武提出 “ 众治 ” 的主张等,王夫之反对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 (2)思想上 ① 批判 “ 存天理,灭人欲 ” ,如李贽提出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② 批判孔子言论是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礼教的虚伪。 ③ 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如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3)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思想,如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1)具有和谐意识。 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