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摘要:
、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体味。 例:王维的《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分析: “ 惊 ” 字用得好 , 用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 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 2. 篇中眼。 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 , 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 , 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 , 它往往熔铸了作者 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例: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结尾句: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 “ 诗眼 ” 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 “ 诗眼 ” 要求分析。 一、明辨题型 —— 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 这首诗的 “ 诗眼 ” 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2. 有人说 , 本诗 “ 诗眼 ” 是 字 ,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找出全诗的 “ 诗眼 ” , 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掌握技巧 —— 找到解题钥匙 (一 )如何确定 “ 诗眼 ” 1. 内容上 :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 “ 诗眼 ”。 2. 修辞上 :妙用修辞 (尤其是拟人 )的地方往往是 “ 诗眼 ”。 3. 词类上 :具有 “ 多重含义 ” , 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 “ 诗眼 ” ;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 “ 诗眼 ”。 4. 位置上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 , 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二 )多重意识鉴赏诗眼 1. 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 , 最具活力。 (2)最能营造意境。 (3)最易统摄全篇。 (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 抓住这些要素分析 “ 诗眼 ” (关键词 ), 是最有效的。 2. 要有多层级意识 “ 诗眼 ” 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作者情感中 , 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 固然 , 作者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 , 但是 , 不妨碍我们分析 “ 诗眼 ” 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3. 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 “ 诗眼 ” 与重点字词 , 不宜笼统解说 , 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 , 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 , 二是艺术角度。 内容角度 , 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歌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 “ 诗眼 ” 与重点字词。 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三、规范答题 —— 三步骤 步骤一 指出该字 (词 )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步骤二 结合全诗进行梳理 , 列举全诗围绕该字 (词 )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 从该字 (词 )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即时小练 ]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 [注 ]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 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 世界 , 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 , 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 , 此心牢落共谁论。 【 注 】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古人评诗常用 “ 诗眼 ” 的说法 , 所谓 “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第二句的 “ 诗眼 ” 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解析 ] 考生解答本题时 , 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 , 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诗人口中说 “ 闲 ” , 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 结合诗歌注释可知 , 他为官清正 , 有志改革 , 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 , 被贬谪商州。 故一 “ 闲 ” 字 , 凝聚着诗人满腔的不满和 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另外 , 诗歌中 “ 郡僻 ”“ 昼掩门 ” 对 “ 闲 ” 字做了进一步渲染 , 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答案 ] 诗眼是 “ 闲 ”。 “ 闲 ” 为一篇之眼目 , “ 郡僻 ”“ 昼掩门 ” 对 “ 闲 ” 字做了进一步渲染 , 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 , 被贬谪到商州 , 故一 “ 闲 ”字 , 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2. 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 鸣噪自纷纷。 古人有 “ 一诗之眼 ” 的说法。 这首诗的 “ 诗眼 ” 是哪个字。 以颔联为例 , 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答: [答案 ] 诗眼是 “ 孤 ”。 颔联 “ 谁怜一片影 , 相失万重云 ” 意思是 “ 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 , 真令人心生怜意 ”。 “ 一片 ”“ 万重 ” 对比 , 构成极大的反差 , 极言其“ 孤 ” ; “ 谁怜 ” 二字直抒胸臆 ,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考 向三 鉴赏炼句型 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 , 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 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 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 , 但也不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 , 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 , 同时难度也较大。 一、明辨题型 —— 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 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 (词 )的首句 (承上启下句 或结句 )。 3. 请对这首诗的某联进行赏析。 4. 结合全诗 , 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二、掌握技巧 —— 找到解题钥匙 注意赏析四角度: 1.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 , 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 ,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对于个别句子 , 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 , 其内容有精深之处 , 情感有共通性 , 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 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 有的句子倒装 , 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 , 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 , 有种开合的美;有的 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 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 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 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 一般而言 ,高考选取的句子 , 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鉴赏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从这个角度说 , 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4. 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 , 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 , 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 , 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 所不同。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 , 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 (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 ), 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 , 或卒章显志 , 或另辟新境 ,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三、规范答题 —— 四步骤 步骤一 解读内涵。 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步骤二 抓住特点。 抓住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 步骤三 点出情境。 点出 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步骤四 整合答案。 按照要求整合答案 , 然后细心检查。 [即时小练 ] 1. (2021高考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 , 完成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 ]刘克庄 试说东都 ① 事 , 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 , 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 , 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 , 妆髻尚宣和 ②。 十口同离仳 , 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 , 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 , 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 , 不见翠銮归。 【 注 】 ① 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 宣和: 宋徽宗年号。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答: [解析 ] 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画线句是对北宋都城汴梁荒凉破败之景的描绘: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破坏 , 其中的陈列物石马已残破不堪 , 铜驼也见状悲泣。 诗歌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 在写景中 抒发亡国之痛。 [答案 ] 运用对仗 (对偶 )、拟人的手法 , 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 , 抒亡国之痛 , 情景交融。 2. (2021高考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 , 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 珮 , 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 , 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 , 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 析 “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答:。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