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4内容摘要:

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 , 即使后人 对他有欣赏、憎恨、颂赞、诅咒等不同评价,但是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他为他自己所下的评语: “ 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 , “ 他们主动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 ” , 放弃近途是拿破仑的决策。 答案: C 5. “ 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 , 而且这个传奇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 ” 一句有什么深意。 (4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回答 这个问题 ,可从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入手,比如 “ 伟大的传奇 ”“ 膨胀 ” 等;然后,将词语的意思连缀成句。 其 中 “ 伟大的传奇 ” 主要赞美的是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 , “ 膨胀 ” 指拿破仑的侄儿利用拿破仑的声望所获得的成就和 “ 拿破仑主义 ” 在法国政治中的强大力量等。 答案: 赞美了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 (2 分 )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拿破仑对后世的影响 , 即拿破仑的侄儿利用拿破仑的声望所获得的成就以及作为法国政治力量强大根基的拿破仑主义。 (2 分 ) 6. 作者对拿破仑做出了 怎样的评价。 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作者的评价是否合理。 (5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回答问题 , 首先要把握作者对拿破仑的评价性语言 ,比如作者认为拿破仑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 , 一位超越了生命的人 , 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 是一个伟大的传奇。 其次 , 要分析作者对拿破仑的评价是否客观、全面 , 评价时 , 还要联系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负面影响 , 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答案: 作者认为拿破仑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 , 一位超越了生命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2 分 )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1 分 )拿破仑坚强的意志、独特的人格魅力、卓越的军事才能都超越了生命本身 , 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过 , 他发动的战争虽然让一些欧洲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 , 但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甚至法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2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7~ 9 题。 (12 分 ) 科学巨人玻尔 1927 年 , 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 , 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 “ 决斗 ”。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 ,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 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 ,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 “ 爱因斯坦 — 玻尔论战 ” ,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 “ 巅峰对决 ”。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 “ 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 “ 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 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 “ 哥本哈根学派 ”。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 , 并于 1921 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 , 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 , 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 ,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 , 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 , 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 , 相互学习 , 启发交流。 这里没有论资排辈 , 只有挑战与争鸣 , 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 , 人们誉之 为 “ 哥本哈根精神 ” ,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 研究有关。 可以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 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 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 , 他冒 险出逃 ,历尽艰险,辗 转到达美国。 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 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 , 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 1957 年 , 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 “ 原子为了和平 ” 奖授予玻尔 , 以表彰他 “ 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 , 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 , 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