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20xx年高考化学备考学易易错点专项复习内容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已吸收 ClO2 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 ClO2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3 所示。 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 ,原因是。 图 3 解析 ( 1)仪器 D 为锥形瓶。 根据实验分析, F 装置中发生气体与 KI 反应,所以应 “长进短出 ”,选择装置 b。 ( 2)若盐酸滴加速度过快,则生成 ClO2的速度快,稳定剂无法充分吸收,所以滴加盐酸速度要慢。 ( 3) F 中的颜色不变,说明没有氯气进入 F 中与 KI反应,装置 C 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 4)酸性条件下 ClO 2- 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Cl- 和 ClO2,歧化反应逆向配平。 “ClO2释放实验 ”说明 D 中发生反应生成 ClO2,因此 F中淀粉和 KI溶液是验证是否有 ClO2生成,若有 ClO2生成, ClO2会氧化 I- 生成 I2,使 F 中的淀粉溶液变蓝色。 ( 5)水果保鲜希望保鲜时间越长越好,所以选用稳定剂Ⅱ,因为其缓慢释放 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答案 ( 1)锥形瓶 b ( 2)慢 ( 3)吸收 Cl2 ( 4) 4H+ + 5ClO 2- ===Cl- + 4ClO2↑+ 2H2O 验证是否有 ClO2生成 ( 5)稳定剂Ⅱ 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 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变式探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来深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氯水滴加到用稀硝酸酸化的 AgNO3 溶液中 白色沉淀 ②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 溶液的红色褪去 氯 水 中 有HClO ③ 用玻璃棒醮取氯水滴在淀粉 KI 试纸上 氯水中含有Cl2 ④ 将氯水滴加到少量 Na2CO3溶液中 氯水中含有H+ (1)指出实验①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③、④中的实验现象: 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3)有人认为实验②中溶液褪色并不一定是由于 HClO 的漂白作用,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原因,你认为另一种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因为 HClO 的漂白作用,还是另一种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HClO 能氧化 I-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实 验 ③ 中 要 证 明 氯 水 中 Cl2 的 存 在 , 最 简 单 的 实 验 方 法 应 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产生 AgCl沉淀,证明 Cl- 存在;②中溶液红色褪去,除 HClO 漂白作用外,还有可能是氯水中含有的 H+ 中和 OH- ,如果要证明是中和反应使酚酞褪 色,可继续向其中加入 NaOH 溶液看红色能否重新出现;③中淀粉试纸变蓝,其中 Cl HClO 都能氧化KI,所以判断 Cl2分子存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观察氯水的颜色;④氯水中的 H+ 能与 Na2CO3反应产生 CO2气体。 【答案】 (1)氯水中含 Cl- (2)试纸变蓝,有气体产生 (3)氯水中的 H+ 中和 OH- 使酚酞褪色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如果红色重新出现,则表明氯水中 H+ 中和 OH- ,否则说明是由于 HClO 的漂白性 (4)HClO+ 2I- + H+ ===I2+ H2O+ Cl- 观察氯水的颜色 【名师点睛】 1.成分 三种分子 (H2O、 Cl HClO)、四种离子 (H+ 、 Cl- 、 ClO- 、 OH- )。 2.性质 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 如: Cl2的强氧化性; HCl的强酸性; HClO 的强氧化性、弱酸性; Cl- 的性质。 在不同的反应中,氯水起作用的成分不同,现列举如下: 所 加 试剂 参与反应的微粒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或解释 AgNO3溶液 Cl- 白色沉淀 Cl- + Ag+ ===AgCl↓ Na2CO3溶液 H+ 有气泡产生 2H + + CO32 - ===CO2↑+H2O 有 色 布条 HClO 布条颜色褪去 HClO 具有强氧化性而漂白有机色质 FeCl2 溶液 Cl2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2Fe2+ + Cl2===2Fe3+ +2Cl- SO2 Cl H2O 氯水颜色褪去 SO2+ Cl2+ 2H2O=== 4H+ + 2Cl- + SO42- NaOH Cl2 氯水颜色褪去 Cl2+ 2OH - ===Cl- +ClO- + H2O 石 蕊 试液 HClO、 H+ 先变红后褪色 酸性和漂白性 镁粉 Cl H+ 氯水的颜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 Mg+ Cl2===MgCl2 Mg+ 2H+ ===Mg2 + +H2↑ 、新制氯水、久置氯水的比较 名称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颜色 黄绿色 淡黄绿色 无色 性质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 酸性 微粒种类 Cl2 H2O、 Cl HClO、 H+ 、 Cl- 、 ClO- 、OH- H2O、 H Cl- 、 OH-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注意氯水成分的多样性:氯水是复杂的混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可表现出不同微粒的性质。 在分析具体反应时,要判断是什么微粒起作用。 (2)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石蕊试纸、 pH 试纸等先变红后褪色。 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氯水的 pH。 (3)明确氯水和液氯的区别:氯水和液氯的区别是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氯水久置后,由于 HClO 分解,最后就成为稀盐酸。 易错起源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 4.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探究。 (1)该小组同学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干燥的氯气。 ①应该选用的装置有 (填字母编号 )__________ (不要求顺序 )。 ②将各仪器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 a 接 __________ , __________ 接 __________ ,__________ 接 __________ , __________ 接 h(用导管口字母表示 )。 ③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小组同学设计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氯气的氧化性。 ① G 中的现象 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② H 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应选用 A 制取氯气, C 用于除杂, D 用于干燥氯气, B 用于收集氯气, E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 ②制取的氯气应先除杂质,后干燥,除杂时应长管进,短管出,所以 a 接 d, e 接 f;收集氯气时,由于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所以g 接 b, c 接 h。 连接顺序为: a→d→e→f→g→b→c→h。 ③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4HCl(浓 ) MnCl2+ Cl2↑+ 2H2O。 (2)①在 G中氯气氧化 KI 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发生反应: Cl2+ 2KI===2KCl+ I2。 然后又变为无色,由于 I2+ 5Cl2+ 6H2O===2HIO3+ 10HCl。 ② H 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 Cl2+ SO2+ 2H2O===2HCl+ H2SO H2SO4+ BaCl2===BaSO4↓+ 2HCl,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出现。 【答案】 (1)① ABCDE ② d e f g b c ③ MnO2+ 4HCl(浓 )MnCl2+ Cl2↑+ 2H2O (2)①溶液先由无色变成蓝色,后由蓝色又变为无色 Cl2+ 2KI===2KCl+ I2, I2+ 5Cl2+6H2O===2HIO3+ 10HCl ②有白色沉淀出现 【名师点睛】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MnO2+ 4H+ + 2Cl- Mn2+ + Cl2↑+ 2H2O (2)实验装置 (3)净化方法;除去 HCl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水蒸气常用浓硫酸。 (4)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5)尾气吸收方法,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常用 NaOH 溶液。 (6)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 近盛 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 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集满。 ③实验室制取 Cl2时,常常根据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 2.氯气的性质实验 常见实验形式如图所示: 装置 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 A 浓硫酸 验证干燥的氯气无 漂白作用,湿润的氯 气有漂白作用 B 干燥红布条 无明显变化 C 湿润红布条 红布条褪色 D FeCl2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 验证氯气具有强氧 化性,可与金属及E 淀粉 KI 溶液 溶液变蓝色 还 原性化合物反应 F 铁粉 产生棕色烟 G NaOH 溶液 吸收多余的氯气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注意氯气的尾气吸收试剂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常用 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也可以用 Na2SO3溶液或 Na2CO3溶液,但不用澄清石灰水,因为 Ca(OH)2的溶解度较小,澄清石灰水中 Ca(OH)2的含量少,吸收不完全。 (2)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 HCl大量挥发。 (3)注意盐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制取 Cl2所用的盐酸为浓盐酸,稀盐酸与 MnO2不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 易错起源 二氧化硫的性质 例 5.下列有关 “化学与生活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 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 NaHCO3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解析 A项,硫燃烧生成的产物为 SO2,不是 SO3,错误; B 项,明矾溶液因 Al3+ 水解而呈酸性,铜锈的成分主要是 Cu2(OH)2CO3, Cu2(OH)2CO3能溶于酸性溶液,故可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正确; C 项,水杨酸中含有羧基,可与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 CO2,故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可用 NaHCO3溶液解毒,正确; D项,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时,肥皂中的有效成分高级脂肪酸钠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钙沉淀,从而使肥皂。专题06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20xx年高考化学备考学易易错点专项复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