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生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北五味子生产栽培技术 五味子,别名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前景肴好。 我区为加快农业产业战略性调整,引进了这一栽培技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适合我区的栽培技术规纳如下,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环境及形态特征生长北五味子在幼苗期,需适度的癖荫,喜通风透光良好、土质深厚的腐殖质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中。 北五味子为多年生落叶向左旋方向的木质藤木,高达 1015m,一般 48m 北五味子喜生于较湿润而无积水的土壤,喜水湿但不耐水淹,喜光不喜强光,粗12m。 老滕皮暗褐色,幼藤酱红或淡黄色,皮孔明显;单叶互生,叶柄幼时红色,叶片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边缘有疏齿;芽为混合芽;花单性雌雄同株,花瓣舌状,腋生,具长柄下垂;果为聚合浆果,肉质,集成长穗形略似球形,成熟时红色,干后果面褶皱;种子肾形黄色表面光滑,种仁油质;主根不明显,具根茎,横走地下,上有节,节上有片状叶和芽,分布于 515下,一旦露出地面,发育成枝蔓。 二、生物学特性1、喜光性除一年生小苗怕烈日曝晒外,均喜充足阳光。 光照不足,生长缓慢,结果率下降。 2、耐荫性在弱光条件下可长期生长不至死亡。 因此在生长期间适宜荫蔽度为20%左右。 3、耐寒性五味子可在零下 35安全越冬,零下 40时只能使幼苗顶端和新梢略有冻伤,基本不影响次年的生长。 春季叶子刚展时会遇到一般霜冻危害,在0左右茎不会被冻死。 缓冻后可继续生长,但新生叶会脱落,长出后续新生叶。 秋季遇到早霜冻害,茎不受危害叶片相继脱落。 4、喜湿怕旱性幼苗期叶片大,蒸发量高,不耐寒。 五味子喜湿也怕涝,积水低洼地或长期过分湿润土壤不利于生长。 5、再生性五味子主蔓在生长期或休眠期内,如地上植株机械死亡,地下根仍然生存。 每年 57 月,有许多基生根从五味子根基和地下茎处钻出地面。 但五味子幼苗不具备这种特性。 6、生长发育具有动态性五味子根系在温度达到 6左右开始萌动,随着开花、幼果膨大而逐渐旺盛,到浆果成熟期以后生长缓慢。 五味子枝蔓生长是在萌芽后,新梢开始缓慢生长,6 月气温在 20左右时生长迅速;7 月上旬达到生长高峰,8 月底新梢生长结束。 浆果生长是在终花后,子房迅速膨大,当气温达到 25时,果粒内的心室与果肉都旺盛生长,幼果生长达到高峰。 三、育苗技术(一)有性繁殖1、种子采集 89 月下旬种子成熟时进行人工采集,采收后(或在种子处理前用水浸泡数日)即搓去果肉,漂去秕粒。 2、种子处理 12月下旬将准备处理的种子用水浸泡一周左右使其充分吸水,每隔 2天换一次水,捞出控干与消毒的河沙混拌,种沙比例 13,湿度 60%以上。 然后装入木箱或花盆中放入室外深为 50边覆盖 1015盖上草帘进行低温处理,翌年 5月份即可裂口播种。 3、选地、整地、作床、施底肥选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保水肥力强的砂质土壤。 好,做到细致整地。 施足基肥,亩施腐熟的猪粪 2500前做好育苗床,床宽 1高 15长示地势而定。 4、播种经催芽处理的种子,于 4月末至 5月初进行春播,播种方法采用横条播,按行距 1015深 34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 23的细土。 每平方米播种量 2530g。 轻微镇压、整平畦面,浇透水,在畦面上覆盖一层薄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5、苗期管理播后需经常浇水保持床面土壤湿润。 经 3040 天可陆续出苗,6月中旬为出苗高峰期,七月初基本结束,出苗过程持续 30天左右。 幼苗出土后撒去覆盖物。 当出苗至 60%时,须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度 6070面覆盖草帘或苇帘遮荫。 当小苗长出 45 片真叶时可撒掉遮荫帘,同时进行除草松土间苗,定苗株距应达 710培养大苗和壮苗。 已施过基肥的苗床当年可不再施追肥。 未施基肥此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平方米施硝酸铵 2025g,第二次追肥在苗高 10040g。 施肥方法在行间开沟施入,沟深 35肥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利于幼苗生长。 (二)无性繁殖 4月初五味子枝条内液流动后,选取 1年生枝条剪成 15入 150小时,然后按株距 355畦要事先按 3份腐殖土和 1份沙子比例混拌做好。 插条与畦面成 45°,插条要整齐一致、横顺成行,浇透水。 四、苗木出圃与栽植1、苗木出固有性繁殖苗木选用 2年生生长健壮、主根侧根完整的。 栽后宜缓苗,生长旺盛;无性繁殖的扦插苗木茎的木质化达 1020即可起苗。 起苗前要充分浇水,待水渗下土壤干爽时再挖,以保证苗木质量。 不外运或栽不完的苗木要假植贮存,选择避风向阳地块或原圃开一宽 100150 3050度适宜的假植沟,方向正南正北。 将苗木根朝下斜向太阳、与地面成 40°成排摆放。 每摆一排用湿沙将根部埋好压住,上部 1/3高出地面,其上覆盖湿草或草帘子。 2、苗木栽植 4月下旬至 6月下旬均可栽植。 在已回添好的定植沟上开穴栽植,株距为 1m。 可拉绳定穴保持整齐。 定穴后挖深为 3035径为 30穴栽一株。 覆土踏实后灌足水,水渗完后用土封穴。 15 天后进行查苗补栽。 五、田间管理1、灌水与施肥五味子喜肥喜水,生长期需要供应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成活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于越冬。 每年追肥二次,第一次在 5月中下旬展叶前进行,第二次在 7月上中旬花芽分化期进行。 每亩追施复合肥 35酸钾 10酸二铵 15肥方法在距离根部 300环形沟,施入肥料后覆土。 同时每年秋季进行秋施肥,每亩施优质厩肥 2500株行两侧距植株 30520沟施入,施后覆土。 2、搭架栽植后第二年搭架,也可当年搭架。 架材用长 径 812硬杂木杆(最好水泥柱)在株行间每 10m、离定植株 20深 50柱埋好后用 10#铁线在立柱间距地面 50上每隔 50线要拉直拉紧并用铁丝缠绑在立柱上(水泥柱可在浇筑时事先固定铁钉)。 然后在每株五味子基部立一长 220240径 竿用绳固定在横线上。 3、引蔓上架按每株选留的主蔓以左旋方向每根架条引领 12 条主蔓。 枝五味子定植后至结果初期需 34 年,这时主要是选定主蔓构成植株骨架。 五味子春、夏、秋季均可修剪。 春剪在枝条萌动前进行,剪掉过密枝和枯枝,使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夏剪在 5月上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如夏剪得当秋季可轻剪或不剪: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 不论何种修剪都应选留23 条基生枝并引蔓上架。 5、抚育一般不主张中耕除草。 因五味子地下走茎分布很浅,翻动土层宜伤害地下横走茎并使基生枝大量钻出地面,应改为清沟复土。 一年进行 4次:第一次在 5月下旬小草大量发生时;第二、三次在 67 月进行,先拔除大草后清沟复土;第四次在 8月进行,只需拔出大草即可。 通过清沟复土抑制杂草生长,加厚土层,以利于地下横走茎的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1、白粉病常于 7月下旬出现。 7 月中旬用波尔多液(11100)预防,每半月一次,连续 34 次。 一旦发生用 800倍粉秀宁喷洒即可。 2、叶枯病用 800倍退菌特或多菌灵或双效灵喷洒。 3、根腐病常于 5月上旬至 7月下旬发病,发病时用 50%多菌灵 800倍液灌根。 前期注意保持土壤不积水。 4、泡沫蝉常于 58 月份发生危害。 在幼虫卷叶前用敌百虫喷雾防治,卷叶后用氧乐果喷雾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