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八大菜系-粤菜内容摘要:
菜谱-八大菜系-粤菜 粤菜概述粤菜是我国著名菜系之一,其烹馁技艺精湛,独特的风味饮誉四方。 粤菜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在秦以前,岭南与经济文化已较发达的中原地带相比,饮食相对简单粗糙,但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省内有密布的内河网络,可供食用的动植物繁多。 南越人以采集螺、蚌、蚬、牡蛎等水产品为生,善鱼业。 据 周礼载, “交趾有不粒食者”,他们 “煮蟹当粮哪识米”,而且有 “生食之”的习惯。 战国时成书的 山海经就有南方人吃蛇的记载。 至西汉人刘安编著的 淮南子,也有 “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述。 可见,具有粤菜风味的 “蛇馔”出 现已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秦皇南定百越,中原与岭南的文化、经济交往渐多。 到了汉代南越武王赵佗归汉以后,汉越交往越来越频繁,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烹调技术也随着文化的传入而传入进来。 在广州发掘的几座汉墓中,食物有芋、姜、黄瓜、甜瓜、木瓜、桃、梅、桔子、荔枝等蔬菜水果;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还有泥蚶、青蚶以及禾花雀等。 在禾花雀的残骨中,夹存着黄土和木炭,表明禾花雀是用黄土裹着置于炭中烘熟的,这种制法,周代叫 “炮”。 可见中原汉人接受了南越人杂食之风,又把中原的烹调法移入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 南宋时期,大批中原士族南下,中原的烹调技术更是随之大量流入南方。 南逃的皇室把中原饮食习俗一直带到琼海,使广东莱系至今尚保留了许多中原古代食法。 而南宋人惊叹的岭南 人 “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的地方风格与正食的北味烹调技术相结合,就转变为南方特有的菜肴。 至此,粤菜作为一个菜系已初具雏形, “南烹”之名见于典籍。 除本地物产外,自汉代以后,广东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菜莉花、海枣、芒果、菠萝蜜、番石榴、番荔枝、花生、玉来、番薯等许多农作物。 据明末清初屈大均的 广东新语载: “天下所有食 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也。 ”丰富的原材料使广东烹饪能做到 “飞潜动植皆可口,蛇虫鼠鳖任烹调”。 到了晚清,广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经济重镇,更加速了南北风味大交流。 京都风味、姑苏风味、扬州炒卖等与广东莱各地方风味特色互相影响和渗透促进,烹馁大师们不断吸收、积累各种烹调技术,并根据本地环境、民俗、口味、嗜好加以改良创造,使粤菜得以迅猛发展,在闽、台、琼、桂诸方占有主要阵地。 清稗类钞记载: “肴馔之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 ”粤菜其时已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 而在这个大菜系中,又按地域自然形成了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大流派,风味各异。 正因为粤菜善于博采众长,融合贯通,鸦片战争后,相继传入的西餐烹调技艺也给粤菜留下了鲜明的中西合壁的烙印。 这一点较之其他各大菜系尤为显著。 及至近年来涌起的 “新派粤菜”潮流,就是在发扬粤菜博采众长、用料广杂的传统特色基础上,更加广泛地运用当今世界各国的食物原料、调味料及烹调方法来变化菜品。 其揉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并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特点更为明显。 “新派粤菜”是相对传统而言,又离不开传统,更不是在粤菜中产生了一个可以同广州菜、潮州莱、东江菜相提并论的新菜系。 但这种新潮流,无疑又将粤菜向更高一层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这就是粤菜之所以能脐身于世界美食之林的真谛。 粤菜广州菜系简介广州菜是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莱及西菜之所长而融为一体、自成一家的烹馁菜式。 其影响范围广泛,主要遍及珠江三角洲,西、北江流域,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港澳台等地。 广州菜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料广泛,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种之多,主要有炒、煎、焗、煀、炆、炸、煲、炖、扣等。 口味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脆而不焦、油而不腻。 有所谓五滋 (香、松、软、肥、浓),六味 (酸、甜、苦、辣、咸、鲜)之别。 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尤其有喜爱杂食的癣好。 外地人对 “鸟鼠蛇虫”皆闻 “食”而色变,广州菜却奉为“佳肴”。 俗语说: “宁食天上四两,不食地上半斤”。 可知粤人对飞禽之崇尚。 所以,鹧鸪、蚬鸭、乳鸽等无不列入菜谱之中。 广东特产禾花雀,骨脆肉软肥美,更是一啖为快的秋季时令名菜。 鼠肉,虽食谱中较少著述,但确为民间美食。 顺德县志云: “鼠脯,顺德县佳品也大者为脯,以待客。 筵中无此,不为敬礼。 ”虽然说鼠脯为筵席必须,可能有些夸张,但起码可以说明,鼠脯不仅可以入馔,而且可登上大雅之堂。 蚕蛹、禾虫也是广东蚕乡和水稻产区的菜馔原料。 将禾虫配以岭南特产果皮炖熟,是味道香浓且富高蛋白的营养食品。 禾虫,还可以先晒干,然后炒香或滚汤以佐酒。 炒田螺正是十足的广州风味。 将田螺洗净,调上紫苏、蒜头、豆政等烹之,肉质嫩滑,味道鲜美。 近年来,豉汁炒田螺、七 彩巢螺已成为大酒家的著名菜谱。 烹狗,在我国东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而按广州菜的习惯,却以“开煲狗肉”最为流行。 秋风萧瑟、北风凛烈、春雨淫淫,粤人都喜欢用禾草将宰好的狗烧至金黄 (使狗肉有禾草香味),然后将狗斩件,用香料、味料爆透,加以汤味及陈皮、老姜,再用瓦堡慢慢煲至绵软。 正如广州俗话:“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啥稳 (站不稳)。 ”意境之美,足可与北方的 “涮羊肉”媲美。 蛇餐,更是久负盛名。 “三蛇龙虎烩”、 “龙虎凤大烩”等,就是选用秋风起而肥的蛇,再加上猫及母鸡一起熬制成汤,再烩成羹,正是秋冬令最有代表意义的广州名菜。 味道浓郁的地方风味瓦堡类菜式,如瓦煲山瑞、瓦煲葱油鸡、瓦煲煀鲤鱼、瓦煲大蟮 (鳗鱼)、什锦煲、煲仔饭系列等,还有如 “杏元风爪炖水鱼”之类的汤羹,以南杏、元肉,加上鸡脚、水鱼炖出来的汤汁,十分适合粤人崇尚冬春 “滋补身体”的习俗。 夏秋时节,岭南酷暑炎热,时令的菜肴如 “八宝鲜莲冬瓜盅”、 “百花酿鲜笋”、 “蛇油鲜菇”、 “白灼鲜鱿”、 “白灼海虾”、 “油泡鲜虾仁”、“清蒸海鲜”、 “白切鸡”、 “明炉乳猪”、 “挂炉烧鸭”等广州名菜,最体现南国的风味特色及广东人喜爱清淡、爽口的食性。 近年来,广州菜也追求 “新派”。 但几千年所形成的选料广博奇杂,菜看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对创新菜的变化影响颇深。 “万变不离其宗”,传统的美点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糯米鸡、娥姐粉果、荔脯秋芋角、马蹄糕、叉烧包、蟹黄包、奶油鸡蛋卷以及名小食肠粉、炒河粉、艇仔粥、及第粥、猪红汤,伦教糕、萝卜糕、咸水角、凤爪 (鸡爪)、卤牛杂、薄脆、白糖沙翁、德昌咸煎饼、大良崩砂等更是历久不衰。 这表明广州菜系植根的土壤是十分深厚的。 1. 白切鸡此菜由来已久。 在 随园食单鸡菜中被列为首位。 粤菜 厨坛中有句行话,叫 “无鸡不成席”,用鸡烹制的菜式丰富,在筵席上。 “白切鸡”往往被首选,其魅力可见一斑。 【原料】嫩子鸡 1 只 (约 1250 克),姜泥 50 克,葱白丝 50 克,精盐 5 10 克,花生油 60 克。 【制作】1. 将姜、葱、精盐拌匀,分盛二小碟。 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后,取出 50 克,分别淋在二小碟中。 剩下 10 克盛起待用。 2. 将鸡宰净,放入微沸的沸水锅浸没。 浸时用铁钩 (夹)将鸡每 5 分钟提出一次,倒出腔内水,以保持鸡腔内外温度一致。 3. 约浸 15 分钟鸡便熟,用铁钩勾起,迅速将鸡放入冷开水中浸没冷却。 然后倒去冷开水,将鸡晾干表皮,在鸡皮上涂上剩下的 10 克熟花生油。 全鸡切成小块,盛入碟中即成。 若将其砌回鸡型更佳。 制白切鸡的关键在以微沸水浸至仅熟,再用冷开水过冷而成。 以鸡的两腿骨微带血色为上品。 【特点】鸡皮爽脆,肉软嫩而清鲜;以姜泥、葱丝佐食,滋味尤美。 2. 太爷鸡据说是由一位知县创制的。 他把家乡江苏的熏法和广东卤法结合,制成的鸡既有苏味特色,又有粤菜风味。 【原料】嫩子鸡 1 只 (约 1250 克),卤水 2000 克,水仙茶叶 100 克,味精 麻油 ,红糖 150 克 (粉状),上汤 15 克,花生油 150 克。 【制作】1. 将鸡宰净,放入微沸的卤水盆中,用微火浸煮。 浸煮时用铁钩 (夹)将鸡每 5 分钟提出一次,倒出鸡腔内卤水,以保持鸡腔内外温度一致。 约煮15 分钟至熟,用碟子将鸡盛起。 2. 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下茶叶炒至有香味,然后均匀地撒入红糖,边撒边炒茶叶,待炒至冒烟时,迅速将竹算子放入 (距离茶叶约 7厘米),并马上将鸡放在竹算子上,加锅盖端离火口,熏 5 分钟后把鸡盛起。 3. 将煮过鸡的卤水 75 克、上汤、味精、麻油调成料汁。 把鸡切块,淋上料汁便成。 【特点】鸡的色泽枣红,表面光润,肉嫩味醇,有茶叶的清香,故又名茶香鸡。 3. 豉油皇鸡此菜是传统风味,大小饭店和街边的熟食档都有制作。 【原料】嫩子鸡 1 只 (约 1250 克),上等鼓油 (酱油) 100 克,冰糖 40 克,姜葱 50 克,丁香、八角、桂皮共 5 克,绍酒 15 克,植物油 40 克,味精 10 克,精盐 5 10 克,清汤适量。 【制作】1. 先将鸡宰净,稍晾于鸡身的水分。 2. 烧锅放入油,再放姜葱爆香,下清汤、鼓油、糖、八角、丁香、桂皮、绍酒、味精、精盐等料和鸡,用文火将鸡煮至熟 (以筷子能戳入鸡腿为度)。 3. 煮鸡的过程中,要不时用锅铲翻转鸡身,以使鸡皮均匀地呈现金黄色。 4. 鸡熟后用碟将之盛起,待鸡稍凉后,消毒砧板,将鸡切成件,砌回原形,用煮鸡的原汁加麻油淋上可上桌。 【特点】此菜有酱油的浓香味,汁鲜甜,肉嫩滑。 若在鸡肉旁再伴些青菜,造型更美观。 4. 清蒸滑鸡此菜制作简便,为民间家常菜式。 【原料】带骨鸡 300 克,广式腊肠 2 根,香菇 10 克,姜片 ,精盐 5 10克,味精 2j 克,于淀粉 10 克,熟植物油 15 克。 【制作】1. 把鸡肉切成每件约重 15 克的块,放入味精和精盐腌鸡肉 5 10 分钟。 再用于淀粉、香菇、姜片一齐拌匀鸡肉,平铺在碟上,淋上油。 2. 腊肠切成薄片,覆盖在鸡肉上,入蒸笼旺火蒸 7 分钟后即成。 【特点】鸡肉鲜嫩,伴有冬菇、腊肠的浓香,适合冬春季节。 若是夏队时节,可将香菇、腊肠换成云耳 (木耳)和黄花菜,便具清鲜的口味。 5. 江南百花鸡此菜是用鸡皮酿虾、蟹肉,具粤菜典型的清淡口味。 【原料】嫩子鸡”只 (约 1250 克),虾茸 350 克,蟹肉 25 克,鸡蛋清 30 克,夜来香花或大自菊花瓣 (消毒) 15 克,精盐 5 10 克,味精 ,芝麻油 酒 ,干淀粉 5 克,湿淀粉 10 克,胡椒粉少许,上汤 200 克,植物油 30 克。 【制作】1. 将鸡宰净,在鸡背上自颈部剖至尾端。 从两旁鸡翅部徐徐将鸡皮剥离,切下鸡头、翅翼、鸡尾先蒸熟备用。 2. 去掉鸡皮里的脂肪,将整只鸡的皮平铺在砧板上,用刀尖戳几个小孔(使鸡皮蒸熟后不过于收缩)。 然后将鸡铺在竹算子上 (外皮向下),再在鸡的里皮拍上薄薄的干淀粉。 将虾茸和蟹肉拌匀,涂抹在鸡的里皮上 (要略盖过鸡皮),最后用鸡蛋清把酿在鸡里皮上的虾蟹肉抹至平滑。 3. 取蒸笼用旺火蒸酿好的鸡皮,约 6 分钟至熟。 要十分注意,火不旺肉质会霉而不爽;时间过久则肉质粗糙。 4. 取出蒸熟的酿鸡皮切成三条,每条再切成日字型 8 块。 鸡外皮向上与鸡头、翅翼、鸡尾同盛入碟中,砌成鸡的原形。 5. 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 10 克,烹绍酒,加上汤、味精、精盐、胡椒粉,用湿淀粉调稀勾荧,最后下麻油和植物油 20 克推匀淋在鸡上。 四周放上夜来香花或大白菊花瓣便成。 【特点】此菜入口爽滑,味鲜甜。 以花瓣镶碟边,形、色、味俱佳。 6. 香滑鸡球夏令佳品。 【原料】净鸡肉 400 克,鸡蛋清 10 克,葱段 5 克,姜片 5 克,鲜草菇 (或干草菇)25 克,植物油 750 克 (耗 60 克),绍酒 10 克,湿淀粉 15 克,精盐 5 10克,味精 5 克,白糖 10 克,胡椒粉、芝麻油少许。 【制作】1. 将鸡肉片成约 6 毫米厚,用刀刻井字纹后,再切成约 3 厘米的正方形,便成鸡球。 2. 把鸡球盛入碗中,先用鸡蛋清,后用湿淀粉 5 克将鸡球拌匀。 剩下的。菜谱-八大菜系-粤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