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20xx年(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集装箱吞吐量,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月 1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实际吞吐集装箱的重箱数量,单位万吨 7港口吞吐量,主要包括港口公司 2020 年 1月 1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集装箱吞吐量和散杂货(如煤、石油、粮食、矿石等)吞吐量 8 港口至国内各港口航线数 .主要指由港口出发的至国内外其他各港口运输航线条数,截止到 2020 年 6月 30 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27 页 9国内外船舶靠泊艘次,主要指每月国内外船舶靠港卸货艘次,截止到 2020 年 6月 30日 10 国际航班,主要指由港口开出的、驶向各国际港口的运输航线条数,截止到2020 年 6 月 30 日 11 外轮船舶进出港艘次,主要指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国际船舶靠港卸货艘次,截止到 2020 年 6月 30 日 12 电子通关 EDI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截止到 2020 年 6月 30日 %100 通关总数有效数据通关率E D I 13 集装箱费率 ,主要指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集装箱到港后 ,港口收取单位集装箱的费用。 14 已投资集装箱码头投资额,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30 日专门用于集装箱装卸码头的投资额。 15 已投资散杂货码头投资额,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30 日针对非集装箱装卸码头的投资额。 16 已投资装卸设备投资额,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日对装卸设备的投资总额。 包括岸边装卸机械、水平运输机械、场地装卸机械投资总额。 17 电子化投资,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 EDI 的更新投资或引进新的电子化、智能化机械投资。 18 港口投资总额,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对港口的投资总额。 19 外商直接投资 , 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接受外商投资金额总数。 20 与外商合作公司数量,主要指港务局与外商共同投资创建的公司总数。 21 新增吞吐量,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新增吞吐量情况。 22 新扩建泊位,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新增泊位情况。 23 利润额,主要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经营取得的利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27 页 润。 24 税金总额,主要是指港口 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所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总额。 25 权益总额,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 港口 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 (或者股本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此处主要是指港口公司 2020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港口权益总额。 26 总资产, 指 港口 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 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27 港口所在城市进出口贸易额:指港口所在城市每年从事进 出口贸易所创造的贸易额。 30 港口所在地 GDP:指港口所在城市每年从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 /年。 3. 6 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选取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结合实际数据资料对港口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行。 准确、有效地设计指标体系,以利于 综合竞争力排行的实施。 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基于以下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力求与国际惯例接轨;所设置的指标应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抽象,是竞争中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指标的设计应规范、合理,其概念力求确切,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 2)可操作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以保证排行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指标不宜过于繁琐,个数不宜过多,以避免因陷于过多细节而未能把握排行对象的本质,从而影响排行的准确性。 ( 3)统一性原则。 由于要对不同港口的竞争力进行排行,因此必须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港口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努力选择口径一致、共有的指标,保证可比性。 ( 4)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绝对指标反映的是总量、规模等因素;相对指标反映的是速度、结构、比率等因素。 结合两类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较准 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对港口 综合竞争力 的排行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传统能力的排行,还应充分体现出对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27 页 其发展潜力的排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27 页 4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分析 十大港口总得分情况如下 ,上海港获得 330 分,以绝对优势名列第一;深圳港 195分列第二,青岛港 150 分第三位。 排名在最后三位是大连港 79 分、连云港 51 分、营口港 42 分。 十大港口中的宁波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处于中游水平。 这是十大港口的最终排名。 名次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1 上海 3302 深圳 1953 青岛 1504 宁波 1345 广州 1256 天津 1057 厦门 888 大连 799 连云港 5110 营口 42050100150200250300350上海 深圳 青岛 宁波 广州 天津 厦门 大连 连云港 营口 上海港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大港口,名副其实。 在十三项指标中 ,上海港十一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唯一劣势是上海港的区位指标。 上海港一直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与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建立紧密地联系。 临港工业的互动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正在快速的向国际性港口迈进。 深圳港名列第二, 195 分,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型港口,深圳港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和香港为依托,逐步将深圳港建设成为效益型港口,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十三项指标中,深圳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两项指标排名第二,六项指标排名第三,竞争力最不占优势是深圳港的 货物吞吐量,但是这一劣势却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 但是,深圳港相对于上海港差距过大,主要原因还是上海港发展历史悠久,而深圳港的发展仅是改革开放之后,深圳港日后的发展仍旧应该遵循效益港口发展路线,发挥其区位优势,尽快赶超上海港。 十三项指标中,青岛港三项指标排名第二,三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三项指标排名第五,两项指标排名第六,综合和个别竞争能力都很突出。 从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27 页 得分上可以看出 ,青岛港和上海港以及广州港的差距很大,即使从定性分析,青岛港和广州港、上海港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青岛港在前三大港口 中,地处环渤海地区,远离赤道,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吞吐量与深圳港、上海港差距也很大,从实力上说远不如两港。 即使与广州港、宁波港相比,青岛港也不是很有优势,但是青岛港人依靠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其电子化优势,利用山东省作为强大经济腹地,为青岛港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排名第四的宁波港与上海港为邻,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 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 宁波港人看清发展形势,积极调整战略目标,发现港口的不足因素,与舟山港强强 联手,建设“宁波 —— 舟山”一体化工程,提高效益,为中国大陆民营化港口的发展做出表率。 从指标上来看,宁波港与青岛港的主要差距在于宁波港的集装箱化低于青岛港。 在“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装卸效率”、“集装箱桥吊”等反映港口集装箱化的指标中,宁波港几乎都名列青岛港之后。 未来港口的竞争实力,主要还是体现在集装箱相关性的发展中。 广州港与深圳港同处珠江三角洲,尽管珠三角第一的位置逐步被深圳港取代,但是广州港并没有退缩,港口发挥自身优势,保持货物吞吐量的优势,无愧“进取性”港口的称号。 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两项指 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三项指标排名第四,两项指标排名第五,两项指标排名第六,两项指标排名倒数三位。 广州港作为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的港口,各项竞争力指标都很平均,航线数和船舶靠泊艘次的优势弥补了港口其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广州港港口的投资额相对较少。 从区位优势上看,广州港要比宁波港、青岛港占优势。 但是,单独比较这三大港口,广州港的各项指标排名明显靠后,除了有深圳港和香港两大港口在珠江三角洲之共同竞争之外,广州港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没有积极的创新,还是仅凭“货物吞吐量”优势立足,束缚了港口在其他方面的 发展。 天津港政治地理位置重要,是政府一直以来支持发展的港口。 2020 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排名第六。 十三项指标中,天津港仅有一项指标排名进前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分别有三项指标排名第六和第七,两项指标排在后两位。 政府对港口的支持是天津港竞争力强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天津港竞争潜力不强的一个原因。 如果还仅靠“人工第一大港”的光环和政府的不断投入来提高其竞争力,天津港的核心竞争力将难以持久,尽管在环渤海地区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