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芝棚的准备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的专用灵芝棚或民房,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栽培入棚之前,棚房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 5 毫升和高锰酸钾 10 克密封熏蒸 24 小时之后使用。 二、栽培料配方的选择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 1、棉籽壳 77%、麸皮 10%、玉米粉 10%,糖、磷、肥和石膏各 1%;2、棉籽壳89%、麸皮 10%、石膏 1%;3、木屑 70%、麸皮 25%、黄豆粉 2%、磷肥 1%、糖 4、玉米芯 50%、杂木屑 35%和麸皮 15%。 三、栽培料的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不能用松、柏、杉和樟树等木屑,因其含有有害物质对灵芝生长不利。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匀,含水 60%65%。 料拌好即可装袋。 每袋装干料 400 克左右。 聚乙烯袋料采用常压灭菌 10 小时,聚丙烯料袋采用高压灭菌 2 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接种。 接种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同时打开紫外灯,保持 40 分钟,然后在无菌操作下接种。 一般一瓶麦粒原种可接料袋 40 袋左右,一瓶棉籽壳原种可接 30 袋左右。 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 67 层,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 四、管理技术 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保持 2030,空气相对湿度4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 34 天菌袋上下调动一次,以保持上下袋温平衡,检查并防治杂菌污染。 当菌丝体发满 2/3 时,移入培养棚内,解开袋口,用手一提松一下,留点缝隙。 室内散光即可,避免强光照射。 一般经 2530 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菌袋。 2、出芝管理出灵芝时棚温保持在 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 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中及空间喷水34 次。 在上午 10 时以前及下午 4 时以后各换气一次,气温低时中午 11 时至下午 2 时通风换气。 原基膨大 35 天,逐渐形成菌盖,当菌盖长出 23 圈,要加大喷水量。 菌盖由白浅黄黄红褐色变化,当菌盖边缘白色消失,边缘变红,背面放出红褐色的孢子粉时,表明子实体成熟,即可及时采收。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灵芝采收前 57 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地面通道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 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晒干至含水量 10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采收完第一茬灵芝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停止喷水 23 天后,提高湿度至 9095%左右,温度仍保持在 2629。 待 710 天,又可在原来菌柄处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方法培养管理。 约 25 天左右可采收第二茬灵芝,一般可采收 23 茬。 第一茬长势最好,以后几茬长势差些。 各地气候温度不同,利用自然温度华北地区适于 4、5 月份种植,7、8 月份完毕,每年种一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