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题库第一部分:路基、路面工程习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 隔水 C. 压缩模量较大 D. 压缩系数较大 23.抛石挤淤时,正确的是( A、 B、 D)。 A. 片 石不宜小于 30cm B. 自中线向两侧展开; C. 自两侧向中线展开 D. 自高向低展开 24.抛石挤淤时,不正确的是( C、 D)。 A. 片石不宜小于 30cm B. 自中线向两侧展开; C. 自两侧向中线展开 D. 自低向高展开 25.抛石挤淤时,合理的是( A、 B、 D)。 A. 片石不宜小于 30cm B. 自中线向两侧展开; 此资料来自企业 C. 自两侧向中线展开 D. 自高向低展开 26.抛石挤淤时,不合理的是( A、 C)。 A. 片石不宜小于 20cm B. 自中线向两侧展开; C. 自两侧向中线展开 D. 自高向低展开 27.抛石挤淤时,要求( A、 B)。 A. 自高向低展开 B. 自中线向两侧展开; C. 自两侧向中线展开 D. 自低向高展开 28.抛石挤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D )。 A. 自高向低展开 B. 片石不宜小于 30cm; C. 自两侧向中线展开 D. 顶部设反滤层 29. 超载预压的 目的有 ( A、 B、 C )。 A. 提高地基强度 B. 加速排水; C. 提高固结度 D. 减小饱和度 30.关于砂井和袋装砂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 B、 D)。 A. 砂井的抗剪强度较高 B. 袋装砂井的排水效果较好; C. 袋装砂井的抗剪强度较高 D. 袋装砂井地基的强度增长率较高 31. 预裂爆破的目的有( A、 B)。 A. 形成隔震带 B. 形成减震带; C. 形成光滑平整边坡 D. 测 试抗震性能 32.关于预裂爆破的目的,错误的有( C、 D)。 A. 形成隔震带 B. 形成减震带; C. 形成光滑平整边坡 D. 测试抗震性能 33.关于光面爆破的目的,错误的有( A、 B、 D)。 A. 形成隔震带 B. 形成减震带; 此资料来自企业 C. 形成光滑平整边坡 D. 测试抗震性能 34.关于微差爆破的时间间隔单位,错误的有( A、 C、 D)。 A. 秒 B. 毫秒 C. 分 D. 微秒 35.洞室爆破方法包括( A、 C、 D )。 A. 抛掷爆破 B. 毫秒爆破; C. 定向爆破 D. 松动爆破 36.抛掷爆破方法可用于( A、 B、 C、 D)。 A. 平坦地形 B. 斜坡地形 C. 悬崖 D. 峡谷 37.路基施工时,定向爆破方法可用于( A、 B、 C、 D )。 A. 以借为填地段 B. 移挖作填地段; C. 深挖高填相间地段 D. 鸡爪形地区 38.管式渗沟的泄水管一般可用 ( B、 C、 D )制作。 A. 钢材 B. 石棉 C. 塑料 D. 混凝土 39.管式渗沟的泄水管一般可用( B、 C、 D )制作。 A. 钢材 B. 石棉 C. 塑料 D. 水泥 40.管式渗沟的泄水管一般可用( B、 C、 D )制作。 A. 钢材 B. 石棉 C. 塑料 D. 陶瓷 41.管式渗沟的泄水管一般可用( B、 C、 D )制作。 A. 钢材 B. 陶瓷 C. 塑料 D. 水泥 42.管式渗沟的泄水管一般可用( B、 C、 D )制作。 A. 钢材 B. 石棉 C. 陶瓷 D. 水泥 43.下列关于检查井设置,正确的是( A、 B、 C)。 A. 每隔 30~ 50m B. 平面转折处; C. 由陡变缓处 D. 由缓变陡处 此资料来自企业 44.岩坍包括( A、 B、 C、 D )。 A. 错落 B. 坍塌 C. 落石 D. 危岩 45.岩坍包括( B、 C、 D )。 A. 滑坡 B. 坍塌 C. 落石 D. 危岩 46.泥石流多发生于( B、 C、 D )。 A. 平原区 B. 山区 C. 雨季 D. 差异风化强烈地区 47.膨胀土的主要成分包括( A、 D )。 A. 蒙脱石 B. 云母 C. 石墨 D. 伊利石 48.粒料类基层按照粒料密实程度和受力特点可分为( A、 C )。 A.嵌锁型 B.胶结型 C.级配型 D. 密封型 49.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 A、 C )。 A. 基层 B.面层 C.底基层 D.下面层 50.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做( B、 C、 D)的基层。 A.一级公路 B.二级公路 C.三级公路 D.四级公路 51.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做二、三、四级公路的( C、 D )。 A.土基 B.下面层 C.底基层 D.基层 52.填隙碎石适用于( A、 C、 D)。 A.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B.二级公路基层 C.三级公路基层 D.四级公路基层 53.沥青稳定类基层包括( A、 B、 D)。 A.热拌沥青碎石 B.沥青贯入碎石 C.沥青混凝土 D.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 54.热拌沥青碎石适用于柔性路面( A、 D)。 A.上基层 B.底基层 C.垫层 D.调平层 此资料来自企业 55.热拌沥青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包括( A、 B、 C)。 A.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B.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C.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D.目标配合比验证阶段 56.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分类为( A、 B、 C、 D)。 A.水泥稳定类 B.石灰稳定类 C.二灰砂砾 D.工业废渣稳定类 57.可用作水泥稳定类结合料的水泥 ( A、 B、 D)。 A.普通硅酸盐水泥 B.矿渣硅酸盐水泥 C.过期水泥 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58.水泥稳定类材料 7天龄 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中的 7天是指( A、 B)。 A.在非冰冻区 25℃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B.冰冻区 20℃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C.在非冰冻区 15℃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D.冰冻区 10℃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59.无侧限抗压强度中的 7天是指( A、 B)。 A.在非冰冻区 25℃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B.冰冻区 20℃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C.在非冰冻区 25℃条件下湿养 5d、浸水 2d D.冰冻区 15℃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60.无侧限抗压强度中的 7天是指( A、 D)。 A.在非冰冻区 25℃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B.冰冻区 25℃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C.在非冰冻区 28℃条件下湿养 5d、浸水 2d D.冰冻区 20℃条件下湿养 6d、浸水 1d 此资料来自企业 61.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 A、 B、 C、 D)组成。 A.面层 B.底基层 C.垫层 D.基层 62.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作用有( A、 B、 C、 D)。 A.排水 B.隔水 C.防冻 D.防污 63.透层是在基层上浇洒( A、 C、 D)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A.乳化沥青 B.沥青混凝土 C.煤沥青 D.液体沥青 64.稀浆封层是用适当级配的( A、 B、 C、 D)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 A.石屑或砂 B.填料 C.乳化沥青 D.外加剂和水 6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 A、 B、 D)。 A.强度高 B.稳定性好 C.舒适度好 D.耐久性好 6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 A、 B、 D)。 A.稳定性好 B.有利 于夜间行车 C.舒适度好 D.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 6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是( A、 B、)。 A.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 B.有接缝 C.白天行车不利 D.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 6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是( A、 D)。 A.修复困难 B.强度不高 C.耐久性差 D. 有接缝 69.沥青路面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 A、 C、 D)。 A.提高了对裂缝的抑制能力 B.减少对剪切破坏的抵抗能力 C.减少沥青路面车辙 D.延长了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疲劳寿命 70.沥青路面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有( A、 B、 D)。 A.塑料格栅 B.玻璃纤维格栅 C.草绳织物 D.土工织物 71.道路用煤沥青适用于( A、 B、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