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000 美元 (按户籍人口计算,以下同),到 2020 年 力争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5000 美元;到 2020 年,力争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在2020 年的基础上 再翻一番。 要紧紧抓住世界性产业结构大调整、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 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逐步显现的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扩大对外开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进一步拉动消费、投资的较快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紧紧抓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体制优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根据上述总体发展目标,将金华全市的商贸发展目标描述为: —— 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近 期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85 亿元,年均递增 1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到 420 亿元,年均递增10%;餐饮业零售额达到 49 亿元,年均递增 10%;其他行业零售额达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17 到 16 亿元,年均递增 10%。 中长期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050 亿元,年均递增 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达到 919 亿元,年均增长 8%;餐饮业零售额达到 105 亿元,年均递增 8%;其他行业零售额达到 35亿元,年均递增 8%。 —— 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 形成功能明确、科学合理的商品流通网络。 在金华全市,形 成以‚金义永东‛为核心的浙江中西部商贸流通中心区,同时这一中心区将有效地融入长三角,进而辐射周边省市。 —— 商贸流通业态丰富多样,各种商业业态协调发展 基本形成百货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商品市场等不同功能、不同形式互为补充的商业业态结构。 鼓励发展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超市,重点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 近期目标: 到 2020 年,金华全市 年销售额超 5 亿元的大型 零售商业企业 达 9 家 (其中金华市区 3 家,义乌、永康、东阳各 2 家); 超 10亿元的 大型零售商业企业 达 3 家 (其中金华市区、义 乌、永康各 1 家)。 年成交额 10 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 14~ 15 家, 100 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2~ 3 家;年销售额 20 亿元以上的大型流通企业 (集团 )3~ 5 家;培育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 4~ 6 家;培育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电子商务网站 4~ 5 家。 中长期目标: 到 2020 年,金华全市 年销售额超 5 亿元的大型 零售商业企业达 10 家 (其中金华市区 4 家,义乌、永康、东阳各 2 家); 超10 亿元的 大型零售商业企业 达 4 家 (其中金华市区 2 家,义乌和永康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18 各 1 家)。 年成交额 10 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 17~ 18 家, 100 亿元以上的大型市场 4~ 6 家;年销售额 20 亿元以上的大型流通企业 (集团 )5~ 8家;培育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 6~ 10 家;培育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电子商务网站 6~ 8 家。 ——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 在全市 获得较快发展 到 2020 年,连锁企业经营销售额达到 亿元左右,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15%。 2020 年达到 亿元左右,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 30%。 ——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等主要商业业态发展中,应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引进国内外先进零 售企业管理经验,推动本地商贸企业进一步向外拓展。 近期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共引进外资开设 12~ 16 家大型(面积 5000 平方米以上)零售商业网点。 中长期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共引进外资开设 20~ 24 家大型(面积 5000 平方米以上)零售商业网点。 —— 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商贸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逐步推行网上购物。 —— 商业网点面积得到合理规划 参照同类城市标准,结合金华市本身的特点,初步确定到规划期末,金华全市人均(指户籍人口)占有商业营业面积 ~ 平方米。 全市城镇商业网点(包括两区七县)达到 320~ 408 万平方米。 城乡商业网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19 点发展面积规划见下表 1: 表 1:城乡商业网点面积发展规划 城镇 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规模(万人) 网点面积(万 m2) m2/千人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第一级 金华建成区 100- 120 110- 132 1100 义乌城区 70- 90 77- 99 1100 永康城区 35- 45 38- 50 1100 东阳城区 45- 55 45- 55 1000 第二级 兰溪城区 30- 40 27- 36 900 浦江城区 15- 20 13- 18 900 武义城区 10- 15 9- 14 900 磐安城区 10- 13 8- 10 800 第三级 中心乡镇 3- 5 2- 4 800 第四级 一般乡镇 1- 3 - 700 注: 人口规模数据来自《金华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以上面积不包括大中型专业市场面积; 以上商业网点面积是指商业网点的建筑面积; 规划人口是指常住人口。 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 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总体布局 依照金华 2020 年城市总体规划描述 :到 2020 年,金华的城市性质将是浙江省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信息港、山水生态城市。 从金华的地理环境特点、产业发展状况、县域经济联系等多方面特征来看,金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形成 “凸显金华优势,构筑商务平台;依托金义永东,整合两区七县;实现贸工联动,协作共同发展”的 浙中城市商贸发展群格局。 “ 凸显金华优势,构筑商务平台 ” : 金华城区是金华全市的核心区,是浙江中西部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商务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按照金华城市总体规划描述,到规划期末,金华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70%,建成区人口达到 100 万以上。 城市总体布局将围绕‚一滩一洲‛布置城市主中心,在城市东、南、西、北发展轴线上各布置一个区域商业中心。 通过 加快实施 “东拓西进,北控南延,沿江沿线,多向拓展 ”的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以 老城 区为中心、婺城新区和金东新区为两翼、金西经济开发区和金三角经济开发区为 “两三角 ”的 “一中两翼两三角 ”发展格局。 而依托‚一中两翼两三角‛,将金华市区建设成为 浙江中西部的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 ,将是金华城区商贸业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纵观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国科 技五金城为代表的商品交易市场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外市场和客户心目中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且依据其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1 巨大的商品扩散能力,不断地对周边中小型市场和制造业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这种态势对任何其他已有的市场或新办市场将形成巨大的发展压力和进入壁垒。 金华在打造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过程中,要想立足浙江中西部,成为‚四省九地市‛的中心城市,继而融入长三角,并接轨国际市场,就必须要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夯实发展的基础。 现有的专业市场平台和支撑这一平台的强大产业基础,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发展的优势,这也 是金华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依托的现实资源。 但从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技术创新和强有力的现代商务服务支持,则是保证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而这些现实中的‚相对空白点‛,则是我们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前瞻性问题。 金华城市总体规划中,老城区、婺城新区和金东区作为三位一体的统一体,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老城区建成市级中心商业区,婺城新区和金东新区作为城区的东、西两个商业副中心,一方面通过发展现有的支柱产业(以婺城新区为主),另一方面努力建成现代商务服 务中心(以金东新区为主),不仅在城区内实现功能错位,而且通过弥补全市、浙江中西部,乃至‚四省九地市‛区域商务服务的缺位,真正通过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实现全社会资源的合理整合与配置。 综合考虑全市区位现状、各地产业基础、交通联系、区域产业定位等方面的因素,金华现代商务服务中心的选址应在武义江以东,李渔路和宾虹路之间(现飞机场)一带。 这样既可以满足新建商务服务中心建设用地要求,减少老城区现有建筑拆迁带来的麻烦,解决市区商业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2 中心范围内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与此区域规划建设的相关文化设施互为补充。 以在较高的起点上合理规划和建设现代商务服务中心,使其与市级商业中心隔江呼应、相互映衬,整合打造服务浙江中西部的现代区域商贸服务中心。 在规划期内,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咨询、金融、保险、代理、商务、典当、拍卖、会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商务服务业,为全市六大产业区和最具活力的两大专业市场群提供一流的商务支撑。 “依托金义永东,整合两区七县” : 从地理位置上看,金华、义乌、永康正处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且上述三地 2020 年 GDP 占全市总量的 %,已成为金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再加上东阳,四地 2020 年 GDP 占全市总量的 %。 到规划期末,金华应成为全市,乃至浙江中西部‚四省九地市‛的商务、贸易和信息技术中心;义乌要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力争成为全球三大小商品集散中心之一;永康中国五金城要通过产业改造和科技含量提升,成为国内的五金商品制造和交易中心,进而走向世界;东阳则要依托中国唯一的影视产业试验区,努力拓展旅游商贸市场。 届时,依托‚金义永东‛四城市形成的互补型稳定结构,实现金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金华地区不仅有像义乌、永康、东阳这样的经济发达县(市),也有像武义、磐安这样的相对‚欠发达‛ 县。 近年来,义乌、永康的企业和经营户通过来料加工、投资办厂等方式,依靠兰溪、浦江、武义、磐安等地相对富裕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利用‚金义永东‛的四个顶点,相应整合周边各县(市)资源,‚形成金兰、义东、永武‛‚三大组团‛,从而既可解决发达县(市)发展中的瓶颈,又能带动欠发达县(市)的发展,可谓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3 一举多得。 “实现贸工联动,协作共同发展 ”: 当今世界,合作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区域之间的协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智选择,营造自身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协同 实现多方共同的发展‛,将是规划期内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金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金华商贸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打造‚三级‛贸工联动格局:以金华 —区域性商务服务中心、义乌 —国际性商贸中心、永康 —五金产业中心、东阳 —影视旅游产业中心为一级区域商贸联动;分别以金华、义乌、永康、东阳为中心带动周边县(市)的二级区域商贸联动;以兰溪、浦江、武义、磐安为中心影响周边乡镇的三级区域商贸联动。 “凸显金华优势,构筑商务平台;依托金义永东,整合两区七县;实现贸工联动,协作共同发展” 的目的就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大金 华、浙江中西部、四省九地市、长三角和国际化等不同视野来审视金华商贸的发展蓝图和发展路径,从而使整个金华两区七县的商贸业通过联动与整合、集聚与辐射,形成浙江中西部城市商贸发展群,从而为区域商贸流通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分级规划 金华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应以不同层级发展要求为目标,分别实现 “辐射”、“内聚”和“依附” 三级发展构想。 ‚辐射级‛是指能够对周边较大范围商贸流通业产生影响的城市商贸发展形态;‚内聚级‛是指通过自身的功能完善和改造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需求的凝聚型城市商 贸发展形态;‚依附级‛是指以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为主的便利型城市商贸发展形态。 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4 (一)金华、义乌、永康三地在空间位置上形成的正三角形,再加上以拥有国内唯一‚影视产业试验区‛闻名的东阳市,可形成在满足本地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辐射包括‚浙江中西部‛在内的国内外市场的 ‚辐射级‛ 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态。 (二)兰溪、浦江、武义、磐安等县(市)通过完善自身的商贸业软硬件设施,可形成以满足本地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对周边乡镇产生影响的以 ‚内聚级‛ 为主的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态。 同时应充分发挥各县(市)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的 对外辐射作用。 (三)各县(市)下辖乡镇,将依托所属县(市)商业中心区,通过整治改造和建设发展,可形成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 ‚依附级‛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态。 ‚辐射‛、‚内聚‛、‚依附‛ 三级发展构想,只是表示。金华商贸流通及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