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的生物学特性(二)内容摘要:

当归的生物学特性(二) )(1)根的生长当归从播种到生理成熟需要跨三年,越两冬,全生育期 500 多天。 种子萌发后,胚根迅速伸长,并向下弯曲生长,进入土中,先长出一条主胚根,当主胚根伸至 34 厘米时,开始形成一级侧根,接着在第一级侧根上出现二级侧根,主根继续增粗和伸长,并逐渐肉质化,形成一个典型的长 2030 厘米,直径 米肉质直根系。 次年 4 月上旬移栽后,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叶片的发育,根系的增长较为缓慢,由于主根在起苗和移栽过程中根尖受损,发育受到抑制,从而促进了侧根的大量发育,到 7 月份封行后,主根直径开始增粗,产生新的侧根,第一级侧根开始肉质化。 8 月上、中旬,温度开始降低,叶片伸展达最大值,此时叶片的同化产物主要输送到根部,主根和侧根的直径迅速增粗并肉质化,气温转冷后生长缓慢,但根内物质积累速度加快。 到 10 月上、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根系生长达到最大值,全长可达 3050 厘米,直径为 35 厘米,此时为当归的收药期,若未及时采收,留在田间越冬的当归第三年(部分当归第二年即进入抽薹开花阶段)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由于抽薹和开花结实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根部变得坚硬而瘦小,逐渐木质化变空心,成为柴质状,丧失药用价值。 (2)茎的生长茎是连接地下根和地上部枝、叶、花、果的器官。 在输送和调节器官之间的水分和养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归的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营养茎仅存在于营养生长期间(抽薹前),茎体极度短缩,既无茎节的分化,也无明显的茎杆伸出地面,外观上处于无茎状态,仅有数片叶子从基部生出,簇生于营养茎的顶端,呈莲座状。 第三年 3 月中、下旬,当归开始返青,随后生长点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状态,形成生殖生长点,5 月中、下旬,地上茎开始抽出,并迅速伸出地面,即抽薹,形成一个直立多节(一般 58 节),多分枝的茎杆,最高可达 ,与此同时,在主茎和分枝顶端形成大型复伞形花序。 (3)叶的生长叶是当归的重要营养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当归叶分基生叶和茎生叶,是 23 回奇数羽状复叶,由叶片、叶柄、叶鞘三部分组成。 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绿叶能把植株吸收来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 在一般情况下,单株叶面积越大单根重越高。 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亩产越高。 所以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增加叶面积系数,是夺得当归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但同时要提防植株旺长。 叶片的构造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在叶的最外层,其上有茸毛和气孔。 气孔的开闭控制着当归植株内外的气体交换和水分的蒸腾。 表皮内为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内含许多叶绿体,是当归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养分的重要场所。 叶脉的主脉位于叶片中部,分布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间。 叶脉与叶柄、茎和根维管系统相通,共同构成当归植株水分和养料输送的完整系统。 在第一年的营养生长期间,生长点相继产生叶原基,形成 57 片基生叶,丛生于营养茎顶端,呈莲座状,叶片较大,叶柄较长。 第二年返青后,随着气温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相继生出茎生新叶,平均气温高于 14生长最快,此时不仅叶片数目迅速增加,而且叶面积迅速增加。 67 月份,地上部分进入生长旺盛期,形成多数大型复叶。 叶面积系数达到 34,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留种的植株,第二年不采挖,留在田间越冬,第三年 3 月中、下旬开始返青,重新发出新叶,随后转入生殖生长,成花茎,这时,基生叶停止分化,在花茎的节部产生茎生叶,互生,叶片较小,叶柄较短,基部膨大呈鞘状,抱茎。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