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黄地老虎内容摘要:
当归黄地老虎 态特征成虫:体长 1419 毫米,翅展 3234 毫米。 体黄褐色或灰褐色。 前翅灰黄色,翅面横线不明显,但肾状纹、环状纹、棒状纹清晰。 翅中央及外缘暗褐色。 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 卵:半球形,直径约 米。 卵壳表面有纵脊纹 1620 条。 幼虫:成长幼虫体长 3343 毫米。 黄褐色,有光泽。 体表多皱纹,颗粒不显著。 臀板由中央黄色纵条划分为 2 块黄褐大斑。 蛹:体长1520 毫米。 第四腹节背面中央有稀疏不明显的刻点。 2、发生规律黄地老虎以幼虫和少量蛹在寄主田和杂草地越冬。 越冬幼虫第二年春季 3 月中旬化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蛾卵盛发期在 5 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为 5 月中旬。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是幼虫为害盛期。 以后各代发蛾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7 月中旬、9 月中旬和 10 月下旬。 成虫趋光性强,雌蛾多产卵于土表根茬、草秆及多种杂草叶片上,常几十粒成串排列。 幼虫昼伏夜出。 初孵幼虫取食寄主幼苗的嫩叶和生长点,12 龄幼虫咬食呈小孔或缺刻,3 龄以后多在表土层取食茎基部,可咬断嫩茎,或在较粗茎基部咬成残缺。 为害严重时大量幼苗茎部被咬断或茎基残缺,以致凋萎死亡。 有时部分幼虫还能爬至幼苗顶端取食,咬断嫩头。 黄地老虎第一代幼虫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和越冬幼虫龄期有关,如越冬的高龄幼虫虫量大,次年春季成虫数量亦大,第一代幼虫为害重。 黄地老虎不耐高温,第二代发生期正值炎夏季节,往往发生量较少,在我国华北、华东地区,一般年份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为主。 该虫对雨水和湿度要求偏低,故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为害较重。 专利查询。当归黄地老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